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

DB21/T 4103-2025 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衔接城市交通枢纽服务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364.74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衔接城市交通枢纽服务规范》DB21/T 4103-2025 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与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等城市交通枢纽的衔接服务,重点针对郊区枢纽,强调与轨道交通互补,提升出行效率。

二、关键定义

  • 城市交通枢纽​:指提供对外交通服务的重点设施(如机场、火车站),不包括城市内部公交/轨道站点。
  • 衔接服务对象​:日均客流量大或高峰持续2小时以上的枢纽优先;客流量过低或分散的枢纽可采用其他方式保障。

三、基本原则

  1. 灵活性与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衔接方式,平衡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
  2. 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服务精准度,动态调整运营计划。
  3. 设施适配​:线路优化需考虑现有场站容量,避免超负荷。

四、衔接方式

  • 与轨道交通互补​:已有轨道交通连接的枢纽,公交线路不重复设置。
  • 短距离接驳​:枢纽与最近轨道站点距离>500米时,采用公交接驳。
  • 差异化服务​:
    • 客流量大​:开设公交专线直达其他枢纽或换乘站,减少中途停靠。
    • 客流量一般​:普通公交衔接换乘站,适当增加站距。
    • 班次时间不固定​:推行定制公交或预约响应式服务,动态对接时刻表。

五、服务要求

  1. 车厢服务

    • 信息提示​:通过语音、标识等告知换乘信息及发车时间。
    • 支付方式​:支持现金、移动支付及“交通联合”一卡通。
    • 特色服务​:宣传地方文化,提供无障碍协助(行李安置、特殊人群关怀)。
  2. 车辆标准

    • 车型选择​:优先低地板/新能源车辆,鼓励无人驾驶技术。
    • 车容规范​:符合《DB21/T 3667》标准,郊区线路使用不设站立区车辆。
  3. 设施建设

    • 首末站要求​:与枢纽出入口距离≤100米(条件受限≤150米),配备充电桩、消防等设施。
    • 站台优化​:设置电子站牌、无障碍通道,站台与枢纽换乘距离≤50米。
    • 智能设施​:站台可设付费闸机,动态显示班次信息。
  4. 运营管理

    • 时间协调​:根据枢纽班次动态调整公交发车计划,首末站车辆首位乘客上车后20分钟内发车(最长不超30分钟)。
    • 效率提升​:控制线路长度,减少停靠次数;节假日/恶劣天气制定应急预案。
    • 延伸服务​:非运营时段通过定制公交、出租车等满足需求。

六、监督与管理

  • 信息共享机制​:枢纽管理方与公交企业定期协商,推进系统对接。
  • 动态引导​:枢纽内设置电子屏显示公交动态,APP/公众号提供实时信息。
  • 季节性调整​:根据客流变化(如旅游旺季)灵活调整衔接方式。
  • 应急响应​:突发事件或恶劣天气下优先安全,必要时停运。

七、技术引用

引用国家标准(如GB/T 22484、CJJ/T 15)及地方标准(DB21/T 2420),规范服务细节,确保与现行体系兼容。

八、创新方向

  • 出行即服务(MaaS)​​:整合多种交通方式,优化乘客体验。
  • 智慧化应用​:通过智能系统自动生成运营计划,提高响应速度。

该标准系统性地构建了城市公交与对外交通枢纽的衔接框架,兼顾效率、服务品质与技术创新,为辽宁省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规范指引。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