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

DB63/T 2414-2025 蚕豆联合收获作业质量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215.68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蚕豆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地方标准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青海省蚕豆联合收获作业的质量检查验收,涵盖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及检查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GB/T 5262、GB 10395.7、GB 10396等17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涉及机械安全、试验方法、质量评价等。

3. ​技术要求

3.1 作业地块要求
  • 地形​:平坦无障碍,坡度≤15°,切割线无杂草影响作业。
  • 通道​:需有安全进地通道。
3.2 收获条件
  • 成熟度​:≥80%,收获前12~15天需杀青脱叶。
  • 结荚高度​:最低≥50mm。
  • 含水率​:籽粒15%~25%,茎秆35%~40%。
3.3 联合收获机选择
  • 适配性​:喂入量、工作幅宽需匹配地块大小。
  • 关键部件​:割台适应高植株低结荚,脱粒装置需防破碎。
3.4 安全要求
  • 机械安全​:符合GB 10395.7,需粘贴警示标志(GB 10396)。
  • 噪声与制动​:噪声限值(GB 19997),驻车制动符合JB/T 5117。
  • 消防与标识​:配备消防设施,机身反光标识符合NY/T 2612。
3.5 驾驶员要求
  • 需持证上岗,熟悉机具操作与故障排除,作业中不宜更换驾驶员。

4. ​作业质量指标

指标项 要求(≤%)
总损失率 6
机体损失率 4
未脱净损失率 2
破碎率 1
含杂率 2

5. ​检查方法

5.1 测试仪器
  • 精度要求​:
    • 电子天平(0.1g)、钢卷尺(±1mm)、水分测试仪(5mg)等。
5.2 作业条件测定
  • 测定内容​:喂入量、结荚高度、籽粒及茎秆含水率,方法按GB/T 5262及NY/T 2090执行。
5.3 测区要求
  • 测区长度​:≥100m,宽为3个往返行程的工作宽度。
  • 稳定性​:机具工况稳定后测试≥50m,保持速度与割茬一致。
5.4 产量测定(五点法)
  • 测点选取​:对角线四角及交点,每点1m²,人工脱粒称重。
  • 公式​:
    M=∑i=15Mi5M = /frac{/sum_{i=1}^5 M_i}{5}M=5∑i=15​Mi​​
    (M为1m²产量,单位g)
5.5 自然落粒测定
  • 测点​:产量测点旁1m²,捡拾落粒称重。
    Z=∑i=15Zi5Z = /frac{/sum_{i=1}^5 Z_i}{5}Z=5∑i=15​Zi​​
5.6 机体损失率
  • 测点​:作业方向往返各3点,每点1m²,计算掉落籽粒扣除自然落粒。
    S1=J−ZM×100%S_1 = /frac{J - Z}{M} /times 100/%S1​=MJ−Z​×100%
5.7 未脱净损失率
  • 测点​:同机体损失测点,收集未脱荚人工脱粒称重。
    S2=TM×100%S_2 = /frac{T}{M} /times 100/%S2​=MT​×100%
5.8 破碎率与含杂率
  • 取样​:粮仓随机5个样品(各1000g),分别称破碎籽粒及杂质。
    • 破碎率:P=∑Mp∑My×100%P = /frac{/sum M_p}{/sum M_y} /times 100/%P=∑My​∑Mp​​×100%
    • 含杂率:L=∑Mz∑My×100%L = /frac{/sum M_z}{/sum M_y} /times 100/%L=∑My​∑Mz​​×100%

6. ​关键注意事项

  • 测试代表性​:测点需随机分布,避免人为干扰。
  • 公式应用​:需严格区分自然落粒与作业损失,确保数据准确性。
  • 安全合规​:机具需定期维护,驾驶员需严格培训,确保作业安全。

7. ​总结

该标准系统规范了蚕豆联合收获的全流程质量要求,从地块准备、机具选择到作业指标检测,均提出明确的技术与操作指南,为青海省蚕豆机械化收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质量保障。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