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

DB63/T 1602-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养护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290.87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好的,这是对《DB63/T 1602-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养护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主要指植被恢复部分)的养护工作,确保其生态防护功能持续有效并维持良好景观。

​适用范围:​​ 青海省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养护。

​主要修订内容(相比2017版):​

  • ​结构调整:​​ 优化章节布局,使其更清晰。
  • ​内容细化与更新:​
    • ​术语定义:​​ 更新了术语定义。
    • ​基本要求:​​ 更新了基本养护原则。
    • ​新增章节:​​ 独立设置“乔灌木养护” (第6章) 和 “草地养护” (第7章),取代原较笼统的植物养护章节。
    • ​细化养护措施:​
      • ​灌溉与排水:​​ 明确分乔灌木和草地要求,强调浇水时机(返青水、封冻水)、方式(少量多次、缓流浇透、避免坡面漫流积水)和排水需求。
      • ​施肥:​​ 细化施肥原则(因时、因需、均衡、少量多次)、时间(春季/夏末,休眠期有机肥/生长期缓释肥)、方法(乔灌木:环施/穴施/沟施;草地:点施/喷施/撒施,结合机械或人工)及肥料选择(尿素/复合肥,生长期氮肥/生殖期磷肥)。
      • ​修剪:​
        • 乔灌木: 强调“以轻为主,轻重结合”,详细规定乔木(保护主梢、不留桩、功能修剪、保证安全距离)、灌木(造型、绿篱色块控制高度、花灌木按开花习性修剪)的具体修剪要求。
        • 草地: 规定留茬高度(不超过草高1/3)、修剪次数(年2-3次,春秋为主)。
      • ​补植补栽/补种:​​ 明确覆盖率不足时需及时补植。详细规定乔灌木(选同/近品种规格、非种植季加强养护)和草地(选同草种、移植草皮/插播修复、覆盖无纺布、浇水养护、揭布时机)的补植技术与要求。
    • ​有害生物防治:​​ 章节整合(第8章),明确分病虫害、鼠兔害、草害三类防治。
      • 病虫害: 强调预防(定期检查、水肥管理)、针对性防治、建立档案。
      • 鼠兔害: 直接引用《DB63/T 164 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 草害: 提供多种防治方法(农业深耕/密植/中耕、化学除草剂合理使用、生物天敌/微生物、人工/机械拔除/割除)。
    • ​新增章节:灾害预防与处理(第9章):​
      • 规定应对暴雨、大风、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培土、修枝、补植、扶正、支撑、伤口处理、浇水)。
      • 强调对新栽、浅根、冠大树种采取疏枝立柱、绑扎、培土等预防性防御措施。
      • 要求发现重大林草有害生物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置。

​核心养护要求详细总结:​

  1. ​基本要求 (第4章):​

    • 制定针对性养护管理方案(考虑植物生长习性)。
    • ​设置围栏:​​ 防止牛羊啃食踩踏破坏(非常重要)。
    • ​及时补植:​​ 覆盖度/成活率不足时。
    • ​清除杂物:​​ 及时清理落石、垃圾等。
    • ​安全修剪:​​ 遮挡标志标牌、影响行车视线及安全的植物需及时修剪。
    • ​定期巡查:​​ 关注生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协同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需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
  2. ​日常检查 (第5章):​

    • ​记录损坏:​​ 位置、面积、种类、程度,及时上报。
    • ​记录异常:​​ 大面积枯黄或病虫害的位置、面积、程度,及时上报。
    • ​记录遮挡:​​ 植物遮挡标志标牌的位置。
  3. ​乔灌木养护 (第6章):​

    • ​灌溉与排水:​​ GB 5084水质;水车/微灌/喷灌;保证返青水/封冻水灌透;少量多次、缓流浇透;注意连阴雨天排水。
    • ​施肥:​​ 原则(因时、因需、均衡、少量多次);时间(春季/夏末,休眠期有机肥/生长期缓释肥,年追肥1-2次);方法(环施/穴施/沟施);肥后浇水;针对缺素症补充。
    • ​整型修剪:​​ 原则“以轻为主,轻重结合”;乔木(护主梢、同规格树型一致、落叶树不留桩、特殊功能造型、保障安全距离);灌木(单株自然丰满圆冠、绿篱色块按功能整形控高、花灌木按开花习性修剪)。
    • ​补植补栽:​​ 缺株断带及时补;选同/近品种规格形态;时间参照栽植,非种植季需加强养护。
  4. ​草地养护 (第7章):​

    • ​灌溉与排水:​​ 适时适量补水;浸湿土层深≥10cm;避免坡面漫流积水。
    • ​施肥:​​ 方式(点施/喷施/撒施);大面积机械/小面积人工;根施/叶施;肥料(尿素/复合肥,生长期氮肥/生殖期磷肥);结合灌溉/雨水;干旱不宜施肥。
    • ​整型修剪:​​ 留茬高度据种类环境定,≤草高1/3;次数年2-3次(春秋季)。
    • ​补植补种:​​ 覆盖度不足影响景观时补;选同草种;气候时间适宜;方式(移植草皮/插播修复);覆盖无纺布+浇水养护;草高2-4cm或成活后揭布。
  5. ​有害生物防治 (第8章):​

    •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加强水肥提高抗性;针对性防治;建立档案掌握动态。
    • ​鼠兔害防治:​​ 严格执行《DB63/T 164 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 ​草害防治:​​ 方法多样(农业深耕/密植/中耕;化学选合适除草剂/合理施药/轮换用药;生物天敌/病原微生物;人工拔除/机械割除)。
  6. ​灾害预防与处理 (第9章):​

    • 暴雨大风冰雹等:及时采取培土、修枝、补植、扶正、支撑、伤口处理(涂石硫合剂/封口蜡)等措施。
    • 干旱:及时浇水。
    • 新栽/浅根/冠大树木:栽植时采取疏枝立柱、绑扎、培土等防御措施。
    • 重大林草有害生物: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置。

​总述:​​ 该规范是针对高寒高海拔特殊环境制定的详细、可操作的公路边坡植被养护标准。2025版相比2017版结构更清晰,内容更全面细致,特别是独立和细化了乔灌木与草地的养护要求,新增了灾害预防与处理的专门章节,强调了围栏防护和协同防治,为保障该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长期稳定和功能发挥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核心是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覆盖度和防护功能,同时兼顾安全和景观。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