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

DB63/T 1599-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404.63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好的,以下是依据提供的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599-2025《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文本进行的详细内容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设计,确保防护效果、生态恢复与交通安全。

​适用区域:​​ 海拔高程超过1500m,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0℃的地区。

​核心内容总结:​

  1. ​前言 (Preamble)​

    • 说明了本标准的制定依据(GB/T 1.1-2020)。
    • 明确了本标准是对DB63/T 1599-2017的修订(第一次修订)。
    • 详细列出了主要修订内容:
      • ​术语更新:​​ 修改了“高海拔高寒地区”、“边坡生态防护”、“植生层”的定义;删除了原标准中的3个术语;增加了“栽植容器苗”的定义。
      • ​内容结构调整与增强:​
        • 改写了“基本要求”和“生态防护设计调查”的表述。
        • 增加了“特殊路段植被”(如多年冻土、景区道路)的调查要求。
        • 将“生态防护物种选择”扩展为“植物选择及栽植设计”,增加了栽植设计的具体内容(种苗规格、时间、方法等)。
        • 更改了植生层厚度的要求(宜大于10cm)。
        • 增加了“植物立地条件较差时的设计要求”。
        • 增加了更详细的“土质和石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选取表(表1)。
        • 增加了“生态防护植物物种推荐表”(附录B)。
      • 说明了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列出了归口单位(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 明确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2. ​范围 (Scope)​

    • 规定了本标准涵盖的内容:术语定义、基本要求、设计调查、植物选择与栽植设计、植生层设计、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 适用范围:​​仅限于​​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Normative References)​

    •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 DB63/T 236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4.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 定义了11个关键术语:
      • ​高海拔高寒地区:​​ 海拔>1500m,月均最低温<-10℃。
      • ​边坡生态防护:​​ 运用生态学方法在坡面建造植被系统进行防护、水土保持和美化的活动。
      • ​植生层:​​ 坡面上人工构建的供植被生长的基质层(主要成分为土壤和植生混合基材)。
      • ​移植草皮:​​ 将受影响的天然草皮移植到工程创面进行修复的技术。
      • ​植被纤维毯:​​ 将草种、肥料等植入纤维毯并覆盖腐殖土后铺设的技术。
      • ​撒播混植:​​ 混合种子与细粒土撒播并覆盖腐殖土的建植技术。
      • ​客土喷播:​​ 将土壤、种子、添加剂等混合物喷射到坡面的建植技术。
      • ​厚层基质喷附:​​ 基质层较厚的喷射建植技术(类似客土喷播但更厚)。
      • ​植生袋:​​ 将装有基质和种子的袋子铺设于坡面并加防护网的建植技术。
      • ​栽植容器苗:​​ 直接将容器苗栽植到坡面的技术。
  5. ​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 ​植物选用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易于管护。
    • ​景观融合:​​ 通过植物群落和地形处理,使公路景观融入自然环境。
    • ​优先生态防护:​​ 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
    • ​新技术论证:​​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物种需充分论证,必要时进行试验工程。
  6. ​设计调查 (Design Survey)​

    • 设计前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包括:
      • ​气象资料:​​ 年均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年均、最高、最低)、积温、无霜期、月降水/蒸发量。
      • ​边坡地质:​​ 坡率、坡向、坡高、坡级、坡面岩性、地形地貌。
      • ​植被:​​ 植被类型、植物物种、覆盖度、植物规格(乔木/灌木/草)、相对密度/频度/盖度。
      • ​土壤:​​ 含水量、酸碱度(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
      • ​社会环境:​​ 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交通状况。
      • ​材料来源:​​ 植物产地。
      • ​工程经验:​​ 当地已有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经验。
      • ​特殊路段植被:​​ 重点调查多年冻土路段、景区道路等特殊区域的植被情况。
    • ​调查表:​​ 附录A提供了详细的调查表格模板(A.1 至 A.5)。
  7. ​植物选择及栽植设计 (Plant Selection and Planting Design)​

    • ​植物选择原则:​
      • ​配置原则:​​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确保道路功能与安全。
      • ​物种要求:​​ 抗逆性强、景观好、资源丰富、多年生为主、安全可靠、根系发达的​​乡土​​灌木和草种。具体推荐物种见附录B(按海拔分档)。
      • ​质量要求:​​ 种子质量符合GB 6142/GB 7908,苗木质量符合DB63/T 236。
    • ​栽植设计内容:​
      • 包括种苗规格、整地、栽植穴挖掘、起苗、包装运输、栽植及养护管理。
      • ​栽植时间:​​ 春、夏、秋三季。
      • ​栽植方法:​​ 乔灌木采用穴植;草类采用播种或草卷铺设。
  8. ​植生层设计 (Planting Layer Design)​

    • ​分析:​​ 必须对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养分等)进行试验分析,确定配制方案。
    • ​改良/换填:​​ 原生植生层不达标时,需改良或换填。
    • ​保水措施:​​ 推荐采用无纺布覆盖、三维土工网、保水剂、遮阳网等技术增强保水性。
    • ​厚度要求:​​ 根据植物种类确定,​​宜大于10cm​​(这是新版的重要变化)。
  9.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Slop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sign)​

    • ​核心章节,根据边坡类型和坡度提供具体技术方案(关键参考表1和表2)。​
    • ​8.1 路堑边坡:​
      • 草皮移植是首选技术,土层厚>20cm可直接铺,<20cm需先铺10-15cm腐殖土。
      • 施工路段可利用原路基/堑清表土作为植生层(10-15cm),不足时用腐殖土回填。
      • ​立地条件差时:​​ 优先选用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附、植生袋等技术,​​植生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 ​技术选取表 (表1):​
        • ​土质边坡:​
          • 陡坡(1:0.5~1:1.0):优选栽植容器苗,备选挂网喷播。
          • 较陡(1:1.0~1:1.5):优选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备选植被纤维毯/厚层喷附/容器苗。
          • 较缓(1:1.5~1:2.0):优选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备选客土喷播/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厚层喷附。
          • 缓坡(缓于1:2.0):优选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备选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客土喷播/厚层喷附。
        • ​石质边坡:​
          • 陡坡(1:0.5~1:1.0):优选栽植容器苗,备选挂网喷播。
          • 较陡(1:1.0~1:1.5):优选厚层基质喷附,备选植生袋。
          • 缓坡(缓于1:1.5):优选植生袋,备选厚层基质喷附。
        • ​注:​​ 全风化岩质边坡参照土质边坡选取技术。
    • ​8.2 路堤边坡:​
      • 同样优先草皮移植,厚度要求同路堑。
      • 一般路段宜用撒播混植,植生层厚>10cm。
      • ​立地条件差时:​​ 优先选用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附、植生袋等技术,​​植生层厚度不宜小于15cm​​。
      • ​技术选取表 (表2):​
        • ​土质边坡:​
          • 较陡(1:1.5~1:2.0):优选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备选客土喷播/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厚层喷附。
          • 缓坡(缓于1:2.0):优选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备选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客土喷播/厚层喷附。
    • ​8.3 其他边坡:​​ 取弃土场边坡、隧道边仰坡等可参照8.1和8.2进行专项设计。
  10. ​附录A (资料性):生态防护设计调查表​

    • 提供了标准化的调查表格模板,方便实际操作:
      • ​表A.1 气象调查表:​​ 包含年均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年均、最高、最低)、积温、无霜期、月降水/蒸发量等。
      • ​表A.2 边坡地质调查表:​​ 包含地形地貌、坡率、坡向、坡高、坡级、坡面岩性等。
      • ​表A.3 植被调查表:​​ 包含植被类型、覆盖度、植物种类、规格(乔/灌/草)、相对密度/频度/盖度等。
      • ​表A.4 土壤调查表:​​ 包含含水率、酸碱度(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等。
      • ​表A.5 社会环境调查表:​​ 包含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
  11. ​附录B (资料性):生态防护植物物种推荐表​

    • ​表B.1 生态防护植物物种推荐表:​​ 按海拔高度分档推荐适合的植物物种组合:
      • ​H < 2500m:​
        • 乔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樟子松、杨树、柳树、榆树、山杏、山桃等。
        • 灌木:香荚蒾、珍珠梅、互叶醉鱼草、丁香、榆叶梅、连翘、刺玫、柠条、中国沙棘等。
        • 草本:以​​灌草结合​​为主。草种组合:青海冷地早熟禾+星星草+麦宾草+垂穗披碱草为主,配合碱茅、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老芒麦、赖草等。
      • ​2500m ≤ H < 3000m:​
        • 乔木:青海云杉、青杨、祁连圆柏、油松等。
        • 灌木:金(银)露梅、乌柳、梭梭、白刺、沙拐枣、怪柳、小檗、荀子、鲜卑花等。
        • 草本:青海冷地早熟禾+星星草+麦宾草+垂穗披碱草为主,配合碱茅、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老芒麦、赖草等。
      • ​H ≥ 3000m:​
        • 乔木: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大果圆柏、祁连圆柏等。
        • 灌木:金(银)露梅、鲜卑花、西藏沙棘、高山柳、高山绣线菊等。
        • 草本:青海草地早熟禾+麦宾草+垂穗披碱草或同德短芒披碱草为主,配合青海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等。

​总结要点:​

  • ​针对性:​​ 标准专门针对高海拔(>1500m)、高寒(月均最低温<-10℃)地区的公路边坡。
  • ​生态优先:​​ 强调在稳定前提下优先生态防护,融入自然环境。
  • ​科学调查:​​ 设计前需进行详尽的气象、地质、植被、土壤、社会环境等调查(附录A提供模板)。
  • ​乡土物种:​​ 植物选择核心是抗逆性强、易管护的乡土物种(附录B按海拔推荐)。
  • ​关键技术:​​ 定义了多种生态防护技术(移植草皮、撒播混植、客土喷播、厚层喷附、植生袋、容器苗等)。
  • ​核心指导:​​ ​​表1(路堑)和表2(路堤)​​ 是设计的核心依据,根据​​边坡类型(土质/石质/全风化岩)​​ 和​​坡率​​,提供了明确的​​优选和备选技术方案​​。
  • ​植生层要求:​​ 植生层厚度是重要指标,​​宜大于10cm​​,立地条件差时​​路堑不宜小于10cm​​,​​路堤不宜小于15cm​​,不达标需改良或换填。
  • ​质量保障:​​ 种苗质量需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
  • ​规范更新:​​ 2025版相比2017版有显著修订,增加了术语、调查项、设计细节和技术要求(如容器苗、特殊路段、植生层厚度),技术选取表更详细。

这份总结涵盖了标准文本提供的所有主要章节、附录、关键要求和核心表格内容,力求全面详细。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