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084-2025 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05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084—2025
代替DB21/T 2084-2013
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t flower of oriental lily
2025-02-28 发布2025-03-28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2084—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代替DB21/T 2084-2013《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21/T 2084-2013 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设施设备要求”一章(见第4 章);
b) 增加了“低温催芽”的操作方法(见5.2.4);
c) 更改了土壤pH 值调整方法,针对土壤pH 值≧7.5 和土壤pH 值≦5.5 分别给出具体方法(见5.3.2,
2013 年版的4.2.1);
d) 更改了土壤EC 值的标准,土壤EC 值>1.0 mS / cm 时需进行土壤洗盐处理,调整到≦1.0 mS /
cm(见5.3.3,2013 年版的4.2.2.1);
e) 更改了基肥施用方案,明确了农家肥施用量、复混肥配比和用量(见5.3.5,2013 版的5.2);
f) 更改了平畦栽培为高畦栽培(见6.3,2013 版的8.2.1);
g) 增加了“株型管理”技术内容(见7.6);
h) 更新了切花采收和分级最新执行标准(见9.1,2013 版的14.1 和1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凌源市蔬菜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迎东、王伟东、宋国柱、贾慧群、司海静、周俐宏、左岩、胡新颖、白一光、
李雪艳、张睿琪、毕威、于洪志、王宇琦、梁晓伟、刘亭亭、马海军、辛颖、杨文斌、柳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 年首次发布DB21/T 2084-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联系方式: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 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
文件起草单位联系方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东陵路84 号),联系电话:024-31025677。
DB21/T 2084—2025
1
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东方百合切花生产的设施设备、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处理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东方百合切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3706 百合切花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 lily
也称东方杂种系百合,是由分布在日本、中国、印度的百合原生种及其杂交种反复杂交选育而来。
其特点是花朵斜上或横生,花色较丰富,花型有碗型、星型、星状碗型等,花瓣反卷或波浪形,花被片
常有彩斑,有香味,株高80 cm~240 cm,花朵直径18 cm~25 cm。
4 设施设备要求
常用设施有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需配备供水、供电等能源供应保障设备,保温、增
温、降温、遮荫、补光、防雨、防虫、灌溉、排水、施肥、喷药、翻地、旋耕、做垄等专用设备。
5 准备
DB21/T 2084—2025
2
5.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观赏性好、商品性好、抗性强、易于管理、适销对路的品种。
5.2 种球处理
5.2.1 优质种球标准
周径14 cm~20 cm,种球新鲜饱满、鳞片紧实完整、无病虫、基盘根粗壮、数量多。种球茎眼修
复良好,芽粗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能快速发芽。
5.2.2 种球解冻
种球运抵生产基地后应及时打开包装。对处于冷冻状态的种球,应置于10℃~15℃的遮荫环境中
缓慢解冻,解冻后的种球不能再次冷冻。
5.2.3 种球消毒
种球栽植前宜采取物理消毒的方法,也可采取化学消毒的方法,种球消毒后取出晾干。
5.2.4 低温催芽
定植前将种球放在12℃~15℃低温条件下催芽10 d~15 d,芽长不宜超过10 cm。
5.3 土壤处理
5.3.1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排水良好、pH 值5.5~7.5 的壤土或沙壤土,应符合GB 15618
规定。
5.3.2 土壤pH 值调整
当土壤pH 值≧7.5 时,可施用硫磺粉、专用土壤调理剂、生理酸性肥料;当土壤pH 值≦5.5 时,
可施用熟石灰、专用土壤调理剂、生理碱性肥料。
5.3.3 EC 值调整
土壤EC 值(土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应不超过1 mS / cm。对于EC 值>1.0 mS / cm
的土壤,应深翻,地块四周做埂挡水,挖渗水沟,大水浸泡2 d~3 d,水渗下后再灌水浸泡,反复多
次,至EC 值≦1.0 mS / cm。
5.3.4 土壤消毒
翻地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5.3.5 基肥施用
DB21/T 2084—2025
3
每667 ㎡土地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3000 kg,复混肥(N-P2O5-K2O=16-8-18)30 kg~
50 kg,过磷酸钙15 kg~25 kg。
6 定植
6.1 定植时间
综合考虑品种、切花时间、种球休眠解除、设施条件等因素确定定植时间。
6.2 定植密度
生产上一般株距为10 cm~15 cm,行距为15 cm~25 cm。不同规格种球种植密度不同。按苗床面
积计算,周径为14 cm~16 cm 的种球,每平方米定植40 粒~50 粒;周径为16 cm~20 cm 的种球,每
平方米定植30 粒~40 粒。
6.3 高畦栽培
将土地整平,直接开沟定植,种球栽完从畦面两侧取土覆盖,种球顶部以上覆土厚度8 cm~10 cm,
做成畦面宽70 cm、高15 cm,垄沟宽30 cm 的高畦。畦面耧平,每畦按间距25 cm 铺设两根微喷带或
滴灌带,浇透水,两天后再浇透水一次。
7 田间管理
7.1 温度管理
7.1.1 适宜温度条件
萌芽期土温12℃~15℃,气温昼温20℃~22℃,夜温10℃~15℃。营养生长期和花蕾发育期,昼
温20℃~25℃,夜温15℃~16℃。
7.1.2 控温措施
7.1.2.1 降温
遮荫、作物秸秆覆盖、加强通风、增加空气湿度、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灌溉、用制冷设备降温等。
7.1.2.2 保温增温
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保温被、塑料膜等覆盖材料;增加设施和覆盖材料密封性,减少空气交换;缩短
通风时间;充分利用日光资源,上午尽早打开保温被见光,下午早关风口;用燃料或设备加温等。
7.2 湿度管理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 %~80 %。可用遮荫、通风、喷淋等方法增加或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DB21/T 2084—2025
4
7.3 光照管理
东方百合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 lx~30000 lx。冬季和夏季生产所需的光照强度不同,可
采取以下办法控制光照。
a) 冬季生产以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为主,要保持塑料膜等覆盖材料表面清洁,透光良好,
光照不足时可用植物生长专用灯等人工光源补光。
b) 夏季生产以降低光照强度为主,使用50 %~80 %遮阳网遮光。
7.4 水份管理
种植前土壤需浇水,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松散为宜。定植后浇一次透水,2 d~3 d 后再浇一次
透水,使土壤与种球充分接触。之后视天气、土壤或基质湿度等情况适量浇水,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
50 %~70 %,夏季浇水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冬季宜在晴天上午浇水。
7.5 追肥管理
定植至茎生根长度5 cm 前不追肥,切花采收前三周停止追肥。植株展叶后追施水溶性复混肥
(N-P2O5-K2O=20-10-20)5 kg / 667 ㎡,15 d~20 d 施肥1 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 次~5 次。适时补充
钙肥、铁肥,每次施硝酸钙4 kg / 667 ㎡、铁肥1 kg/ 667 ㎡,共施2 次~3 次。生长期每15 d 叶面
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
7.6 株型管理
7.6.1 架设支撑网
植株高度30 cm~40 cm 时架设支撑网,采用网眼15 cm×15 cm 规格的花网,随植株高度的增加及
时提升花网。
7.6.2 疏蕾
花蕾长度1 cm~2 cm 时疏蕾,去除发育不良和过多的花蕾,单株花蕾数多于4 个的,每株保留4
个~5 个发育良好,长势均匀一致的花蕾。摘蕾应选晴天上午进行,操作完成后立即喷一遍杀菌剂。
8 病虫害防控
8.1 防控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化
学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遵守GB/T 8321 和NY/T 1276 的规定。
8.2 病虫害种类
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叶片枯焦、黄叶
DB21/T 2084—2025
5
落叶、落蕾干缩、花苞畸形等。常见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刺足根螨、韭菜根蛆等。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种球,科学轮作,严禁重茬栽培,种植过百合的地块至少三年以后才能再次种植。
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培育壮苗,秋季百合种球采收后及时清园,深翻晒土。
8.3.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不同趋性杀虫,用诱虫灯、黄色、蓝色、黑色粘板等进行诱杀,还可以使用防虫网将百
合生产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虫口密度。
8.3.3 生物防治
释放瓢虫、草蛉、赤眼蜂、丽蚜小蜂和捕食螨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在田间悬挂性诱剂等生物
诱捕剂诱捕杀虫。
8.3.4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已登记的农药产品,并按其标签标注的内容进行使用,同时做好交替轮换
用药。
9 采收与处理
9.1 采收和分级
按照NY/T 3706 的规定执行。
9.2 采后处理
将同一等级的切花花蕾头部对齐,切成规定长度,每10 支1 束,去除茎秆基部10 cm~20 cm 叶片,
基部用橡皮筋捆扎,套上专用塑料套袋,移入2℃~5℃的冷库中吸水2 h~4 h,捞出,保湿储藏。
9.3 运输
冷链运输:整个运输过程温度保持2℃~3℃,避免机械损伤。
A
CCS B 05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084—2025
代替DB21/T 2084-2013
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t flower of oriental lily
2025-02-28 发布2025-03-28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2084—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代替DB21/T 2084-2013《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21/T 2084-2013 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设施设备要求”一章(见第4 章);
b) 增加了“低温催芽”的操作方法(见5.2.4);
c) 更改了土壤pH 值调整方法,针对土壤pH 值≧7.5 和土壤pH 值≦5.5 分别给出具体方法(见5.3.2,
2013 年版的4.2.1);
d) 更改了土壤EC 值的标准,土壤EC 值>1.0 mS / cm 时需进行土壤洗盐处理,调整到≦1.0 mS /
cm(见5.3.3,2013 年版的4.2.2.1);
e) 更改了基肥施用方案,明确了农家肥施用量、复混肥配比和用量(见5.3.5,2013 版的5.2);
f) 更改了平畦栽培为高畦栽培(见6.3,2013 版的8.2.1);
g) 增加了“株型管理”技术内容(见7.6);
h) 更新了切花采收和分级最新执行标准(见9.1,2013 版的14.1 和1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凌源市蔬菜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迎东、王伟东、宋国柱、贾慧群、司海静、周俐宏、左岩、胡新颖、白一光、
李雪艳、张睿琪、毕威、于洪志、王宇琦、梁晓伟、刘亭亭、马海军、辛颖、杨文斌、柳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 年首次发布DB21/T 2084-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联系方式: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 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
文件起草单位联系方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东陵路84 号),联系电话:024-31025677。
DB21/T 2084—2025
1
东方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东方百合切花生产的设施设备、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处理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东方百合切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3706 百合切花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 lily
也称东方杂种系百合,是由分布在日本、中国、印度的百合原生种及其杂交种反复杂交选育而来。
其特点是花朵斜上或横生,花色较丰富,花型有碗型、星型、星状碗型等,花瓣反卷或波浪形,花被片
常有彩斑,有香味,株高80 cm~240 cm,花朵直径18 cm~25 cm。
4 设施设备要求
常用设施有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需配备供水、供电等能源供应保障设备,保温、增
温、降温、遮荫、补光、防雨、防虫、灌溉、排水、施肥、喷药、翻地、旋耕、做垄等专用设备。
5 准备
DB21/T 2084—2025
2
5.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观赏性好、商品性好、抗性强、易于管理、适销对路的品种。
5.2 种球处理
5.2.1 优质种球标准
周径14 cm~20 cm,种球新鲜饱满、鳞片紧实完整、无病虫、基盘根粗壮、数量多。种球茎眼修
复良好,芽粗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能快速发芽。
5.2.2 种球解冻
种球运抵生产基地后应及时打开包装。对处于冷冻状态的种球,应置于10℃~15℃的遮荫环境中
缓慢解冻,解冻后的种球不能再次冷冻。
5.2.3 种球消毒
种球栽植前宜采取物理消毒的方法,也可采取化学消毒的方法,种球消毒后取出晾干。
5.2.4 低温催芽
定植前将种球放在12℃~15℃低温条件下催芽10 d~15 d,芽长不宜超过10 cm。
5.3 土壤处理
5.3.1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排水良好、pH 值5.5~7.5 的壤土或沙壤土,应符合GB 15618
规定。
5.3.2 土壤pH 值调整
当土壤pH 值≧7.5 时,可施用硫磺粉、专用土壤调理剂、生理酸性肥料;当土壤pH 值≦5.5 时,
可施用熟石灰、专用土壤调理剂、生理碱性肥料。
5.3.3 EC 值调整
土壤EC 值(土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应不超过1 mS / cm。对于EC 值>1.0 mS / cm
的土壤,应深翻,地块四周做埂挡水,挖渗水沟,大水浸泡2 d~3 d,水渗下后再灌水浸泡,反复多
次,至EC 值≦1.0 mS / cm。
5.3.4 土壤消毒
翻地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5.3.5 基肥施用
DB21/T 2084—2025
3
每667 ㎡土地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3000 kg,复混肥(N-P2O5-K2O=16-8-18)30 kg~
50 kg,过磷酸钙15 kg~25 kg。
6 定植
6.1 定植时间
综合考虑品种、切花时间、种球休眠解除、设施条件等因素确定定植时间。
6.2 定植密度
生产上一般株距为10 cm~15 cm,行距为15 cm~25 cm。不同规格种球种植密度不同。按苗床面
积计算,周径为14 cm~16 cm 的种球,每平方米定植40 粒~50 粒;周径为16 cm~20 cm 的种球,每
平方米定植30 粒~40 粒。
6.3 高畦栽培
将土地整平,直接开沟定植,种球栽完从畦面两侧取土覆盖,种球顶部以上覆土厚度8 cm~10 cm,
做成畦面宽70 cm、高15 cm,垄沟宽30 cm 的高畦。畦面耧平,每畦按间距25 cm 铺设两根微喷带或
滴灌带,浇透水,两天后再浇透水一次。
7 田间管理
7.1 温度管理
7.1.1 适宜温度条件
萌芽期土温12℃~15℃,气温昼温20℃~22℃,夜温10℃~15℃。营养生长期和花蕾发育期,昼
温20℃~25℃,夜温15℃~16℃。
7.1.2 控温措施
7.1.2.1 降温
遮荫、作物秸秆覆盖、加强通风、增加空气湿度、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灌溉、用制冷设备降温等。
7.1.2.2 保温增温
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保温被、塑料膜等覆盖材料;增加设施和覆盖材料密封性,减少空气交换;缩短
通风时间;充分利用日光资源,上午尽早打开保温被见光,下午早关风口;用燃料或设备加温等。
7.2 湿度管理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 %~80 %。可用遮荫、通风、喷淋等方法增加或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DB21/T 2084—2025
4
7.3 光照管理
东方百合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 lx~30000 lx。冬季和夏季生产所需的光照强度不同,可
采取以下办法控制光照。
a) 冬季生产以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为主,要保持塑料膜等覆盖材料表面清洁,透光良好,
光照不足时可用植物生长专用灯等人工光源补光。
b) 夏季生产以降低光照强度为主,使用50 %~80 %遮阳网遮光。
7.4 水份管理
种植前土壤需浇水,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松散为宜。定植后浇一次透水,2 d~3 d 后再浇一次
透水,使土壤与种球充分接触。之后视天气、土壤或基质湿度等情况适量浇水,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
50 %~70 %,夏季浇水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冬季宜在晴天上午浇水。
7.5 追肥管理
定植至茎生根长度5 cm 前不追肥,切花采收前三周停止追肥。植株展叶后追施水溶性复混肥
(N-P2O5-K2O=20-10-20)5 kg / 667 ㎡,15 d~20 d 施肥1 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 次~5 次。适时补充
钙肥、铁肥,每次施硝酸钙4 kg / 667 ㎡、铁肥1 kg/ 667 ㎡,共施2 次~3 次。生长期每15 d 叶面
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
7.6 株型管理
7.6.1 架设支撑网
植株高度30 cm~40 cm 时架设支撑网,采用网眼15 cm×15 cm 规格的花网,随植株高度的增加及
时提升花网。
7.6.2 疏蕾
花蕾长度1 cm~2 cm 时疏蕾,去除发育不良和过多的花蕾,单株花蕾数多于4 个的,每株保留4
个~5 个发育良好,长势均匀一致的花蕾。摘蕾应选晴天上午进行,操作完成后立即喷一遍杀菌剂。
8 病虫害防控
8.1 防控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化
学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遵守GB/T 8321 和NY/T 1276 的规定。
8.2 病虫害种类
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叶片枯焦、黄叶
DB21/T 2084—2025
5
落叶、落蕾干缩、花苞畸形等。常见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刺足根螨、韭菜根蛆等。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种球,科学轮作,严禁重茬栽培,种植过百合的地块至少三年以后才能再次种植。
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培育壮苗,秋季百合种球采收后及时清园,深翻晒土。
8.3.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不同趋性杀虫,用诱虫灯、黄色、蓝色、黑色粘板等进行诱杀,还可以使用防虫网将百
合生产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虫口密度。
8.3.3 生物防治
释放瓢虫、草蛉、赤眼蜂、丽蚜小蜂和捕食螨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在田间悬挂性诱剂等生物
诱捕剂诱捕杀虫。
8.3.4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已登记的农药产品,并按其标签标注的内容进行使用,同时做好交替轮换
用药。
9 采收与处理
9.1 采收和分级
按照NY/T 3706 的规定执行。
9.2 采后处理
将同一等级的切花花蕾头部对齐,切成规定长度,每10 支1 束,去除茎秆基部10 cm~20 cm 叶片,
基部用橡皮筋捆扎,套上专用塑料套袋,移入2℃~5℃的冷库中吸水2 h~4 h,捞出,保湿储藏。
9.3 运输
冷链运输:整个运输过程温度保持2℃~3℃,避免机械损伤。
A
相关资料
- DB2102/T 0143-2025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
- DB2101/T 0127-2025 海绵城市设计通用图集
- DB2101/T 0123-2025 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资产管理规范
- DB2101/T 0124-2025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评估规范
- DB2101/T 0125-2025 个体工商户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评价指标与规范
- DB2101/T 0126-2025 个体工商户信用数据质量管理规范
- DB2101/T 0128-2025 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
- DB2102/T 0141-2025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规范
- DB2102/T 0142-2025 专利代理服务 专利申请、复审与无效规范
- DB2104/T 0009-2025 地理标志产品 抚顺哈什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