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

DB63/T 2419-2025 规模化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523.12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DB63/T 2419-2025 规模化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规模化羊场制定的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标准,旨在通过系统化措施实现布病净化。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备案且能繁母羊存栏≥300只的规模化羊场(种羊场需持种畜禽许可证)。
  • 其他羊场可参照执行。

2. 核心术语

  • 规模化羊场​:依法备案,能繁母羊存栏≥300只。
  • 布病净化​:通过免疫、监测、隔离、消毒等措施,清除或消灭场内阳性羊只。

3. 诊断方法

  • 依据 ​GB/T 18646​ 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学(如虎红平板试验、ELISA)和病原学检测。

4. 净化措施

免疫场技术路径

  • 免疫要求​:3月龄以上羊全覆盖免疫,连续3年;妊娠母羊和配种公羊不免疫。
  • 抗体检测​:免疫后21-35天抽样,按置信水平95%、误差10%确定样本量(附录B),合格率≥70%。
  • 补免机制​:抗体合格率不足70%时补免,直至达标。

非免疫场技术路径

  • 全群检测​:3月龄以上羊按0.5%预期流行率抽样(附录D),扑杀阳性羊并无害化处理。
  • 分群隔离​:阳性羊群隔离,每月检测一次,连续3次阴性视为假定阴性群体。
  • 维持检测​:假定阴性群体每3个月检测一次,连续2次阴性视为净化群体。

5. 净化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检测阴性​:非免疫场未检出阳性;免疫场连续免疫3年且停免1年后未检出阳性。
  2. 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无流产、关节炎等布病症状。
  3. 现场审查合格​:按附录E评分表审查,总分≥80分且关键项满分。

6. 无害化处理

  • 病害羊处理​:扑杀阳性羊及流产胎儿、胎衣等,深埋或焚烧。
  • 粪污处理​:按 ​GB/T 36195​ 堆肥发酵。
  • 医疗废弃物​:委托专业机构处理疫苗瓶、注射器等。

7. 清理消毒

  • 环境清理​:定期清理垃圾,灭蝇灭鼠,禁止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
  • 消毒规范​:
    • 日常消毒​:圈舍、场区每周2次,产房使用后立即消毒。
    • 重点消毒​:阳性羊污染区域每日2次,持续2周;污染饲料、粪便焚烧或发酵处理。

8. 净化维持

  • 免疫场​:每半年检测一次。
  • 非免疫场​:每年检测一次。
  • 阳性处理​:检出阳性时立即扑杀并启动净化流程。

9. 人员防护

  • 防护要求​: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接触污染物后消毒。
  • 定期体检​:员工入职前及年度布病检测,感染者调离岗位。

10. 调运管理

  • 调入管理​:种羊需持检疫证明,隔离30天检测阴性后方可混群。
  • 调出管理​: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 精液与胚胎​:按 ​GB/T 44671​ 和 ​NY/T 1674​ 检测合格后调运。

11. 制度与档案管理

  • 制度要求​:建立疫病防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 档案规范​:按 ​NY/T 3445​ 记录免疫、检测、调运、消毒等数据,保存≥2年。

附录关键内容

  • 附录A/C​:免疫场与非免疫场净化技术路线图。
  • 附录B/D​:抽样数量表(免疫场按70%预期流行率,非免疫场按0.5%预期流行率)。
  • 附录E​:现场审查评分表(满分100,关键项全达标且总分≥80通过)。

实施意义

该标准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流程,结合青海省养殖特点,为规模化羊场布病防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南,有助于降低布病传播风险,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