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410-2025 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标准体系
资料介绍
青海省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标准体系总结
一、体系概述
该标准体系由青海省气象局主导制定,旨在规范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涵盖需求监测、作业服务、效果评估、安全管理和服务评价与改进五大核心模块。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标准体系、24个子体系,涉及161项具体标准(现行123项,待制定37项),适用于青海高海拔复杂地形下的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全流程管理。
二、核心模块详解
1. 需求监测标准体系
- 监测仪器(WM-ERS 11):包含23项现行标准(如GB/T 38951卫星接收系统、QX/T 524雷达技术规范),3项待制定标准(如机载云粒子探测操作规程)。
- 监测方法(WM-ERS 12):18项现行标准覆盖土地荒漠化、草地墒情等监测技术(如DB63/T 2047高寒草地退化遥感监测)。
- 作业预警(WM-ERS 18):4项待制定标准针对高原山区不同作业方式(飞机/火箭/烟炉)的预警指标。
2. 作业服务标准体系
- 飞机作业(WM-ERS 22):11项现行标准规范飞机催化作业流程(如QX/T 556作业流程、QX/T 614无人机技术要求),3项待制定标准(如三江源地区作业规范)。
- 火箭作业(WM-ERS 23):6项现行标准涉及火箭系统技术(QX/T 359)和岗位规范(QX/T 445),2项待制定发射系统报废规范。
- 催化剂管理(WM-ERS 25):7项现行标准(如GB/T 33679存储规范),3项待制定标准包括焰弹质检和弹药安全管理。
3. 效果评估标准体系
- 生态修复评估(WM-ERS 34):9项现行标准(如QX/T 680湿地评价、DB63/T 2038高寒草地恢复评价),1项待制定重大工程效果评估指南。
- 物理检验(WM-ERS 32):1项现行雷达检验方法(QX/T 661),2项待制定基于雷达和模式的检验规范。
4. 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 作业站点(WM-ERS 42):5项现行防雷和选址标准(如QX/T 226),2项待制定安全检查技术要求。
- 数据安全(WM-ERS 45):4项现行标准(GB/T 37973大数据指南),1项待制定人工影响数据安全管理指南。
5. 服务评价与改进
- 整合5项现行政务服务评价标准(如GB/T 40762满意度评价),1项待制定投诉处理规范。
三、关键技术创新点
- 高原适应性标准:专门针对三江源(DB63/T 1930)、高原湖泊(DB63/T 2046)等特殊生态区域制定作业规范。
- 多技术融合:结合卫星遥感(QX/T 188)、双偏振雷达(QX/T 462)和无人机(QX/T 614)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 生态修复量化评估:建立植被防风固沙(QX/T 648)、水源涵养(QX/T 649)等9项生态效果评价指标。
四、标准实施现状
- 现行标准占比76%:123项已发布标准中,国家级标准占37%(如GB/T 20481干旱等级),行业标准(QX系列)占45%,地方标准(DB63/T)占18%。
- 待完善领域:作业预警(4项)、模式检验(2项)和催化剂安全管理(3项)为重点制定方向。
五、参考文献支撑
体系参考16项国内外标准,包括森林生态观测(LY/T 1606)、政务服务评价(GB/T 39735)等,确保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兼容性和科学性。
该体系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通过规范人工增雨作业流程、强化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助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目标。
相关资料
- DB63/T 1599-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 DB63/T 1600-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施工规范
- DB63/T 1601-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验收规范
- DB63/T 1602-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养护规范
- DB63/T 1774-2025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设计指南
- DB63/T 2399.1-2025 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 第1部分:通用作业
- DB63/T 2399.2-2025 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 第2部分:路基工程
- DB63/T 2399.3-2025 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 第3部分:桥梁工程
- DB63/T 2400-2025 耐久性防尘滑板伸缩装置施工技术规程
- DB63/T 2401-2025 公路雪害防治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