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

DB52/T 1871-2025 珙桐培育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1.28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DB52/T 1871-2025 珙桐培育技术规程》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贵州省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涵盖种子育苗、扦插育苗、苗木出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档案管理等技术环节。


二、种子育苗技术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 母树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壮龄树(10-30年生)
    • 采种时间​:10-11月,果皮由绿转黄时采集
    • 种子处理​:去果肉→盐水(1.07g/cm³)浮选→阴干→常温沙藏(沙种比5:1,湿度70-80%)1.5-2年
  2. 种子质量标准

    等级 净度 千粒重 生活力 含水量
    I级 >95% >5800g >90% <25%
    II级 >95% >5000g >90% <25%
    III级 >95% >4200g >90% <25%
  3. 圃地建设

    • 选址​:微酸性(pH 5.0-6.5)、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 整地​:深翻25-40cm,施有机肥1200-1500kg/亩或复合肥20-30kg/亩
    • 消毒​: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
  4. 播种管理

    • 时间​:秋播(9-10月)或春播(2-3月)
    • 方法​:沟播(深6-8cm,粒距10-15cm),覆土2-3cm,覆盖稻草保湿
    • 遮荫​:出苗40-60%时搭50-70cm高拱棚,遮光50%
  5. 苗期管理

    • 间苗​:苗高5-10cm时定苗60-70株/m²
    • 水肥​:保持湿润,雨季排水防涝

三、扦插育苗技术

  1. 插床准备

    • 结构​:分层填粗砂(10cm)、黄土(10cm)、细河砂(5cm)
    • 消毒​:多菌灵1000倍液灭菌
  2. 穗条处理

    • 采集​:5-6年生母树的半木质化枝条
    • 处理​:剪7-15cm带1-2芽段,50mg/kg NAA/IBA浸泡24h
  3. 扦插管理

    • 时间​:5-7月,株行距10×10cm,深度2/3
    • 环境​:覆膜保湿(湿度80-90%),生根后逐步揭膜
    • 移栽​:翌年2-3月定植,株行距15×15cm

四、苗木出圃标准

类型 等级 苗高 地径 质量要求
实生苗 I级 ≥50cm ≥0.8cm 顶芽饱满、无病虫
实生苗 II级 ≥30cm ≥0.4cm 同上
扦插苗 I级 ≥80cm ≥1.0cm 同上
扦插苗 II级 ≥50cm ≥0.5cm 同上

起苗要求​:保留完整根系,标签(LY/T 2290)、包装运输按GB 6001执行。


五、栽培技术

  1. 立地选择

    • 环境​:海拔800-1800m,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pH 5.0-6.5)
    • 整地​:穴状整地(40×40×30cm),保留2-3m水保带
  2. 栽植管理

    • 时间​:初冬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
    • 密度​:株行距2×2m,栽后培土高10-20cm,浇透定根水
  3. 抚育措施

    • 补植​:死亡株翌年春季补植
    • 修枝​:春季剪除病虫枝、交叉枝
    • 水肥​:夏季防旱,年施复合肥2次(4-5月、10-11月),逐年增量至250g/株

六、病虫害防治

时期 病虫害 防治方法
育苗期 茎腐病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喷淋
  蛴螬/地老虎 辛硫磷/联苯菊酯灌根
栽培期 炭疽病 春雷·王铜喷雾
  蓟马/蚜虫 多杀霉素/吡虫啉喷施

原则​:预防为主,化学与物理防治结合。


七、档案管理

按LY/T 2289建立全流程档案,记录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数据,保存期≥5年。


八、附录重点

  • 表A.1​:详列18种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及对应药剂(如联苯菊酯治红蜘蛛、噻虫嗪防蚜虫)
  • 特殊处理​:蜗牛用四聚乙醛诱杀,根腐病采用甲霜·噁霉灵灌根

​:本规程强调生态适应性管理,通过精准的温湿度控制、分级育苗和靶向防治,实现珙桐高效培育。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