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
资料介绍
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基于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在大量统计、分析、模拟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的有关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的专著。《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共分9章,重点介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状况、不同时期的绿洲规模及其变化、入境水量和东居延海水量变化;探讨了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论证了黑河下游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基于遥感分类和生态恢复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黑河下游目标年、分水前和现状年的生态需水量;基于生态恢复目标,对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进行预测;确定了生态水量调度的控制指标,提出了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黑河下游生态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保证需水关键期的最小输水量、配水区域选择和实施小均水方案等几点配水建议。
目录
第1章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概述
1.1黑河流域及其近期治理概况
1.1.1黑河流域概况
1.1.2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概况
1.2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概况
1.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2.2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演变
1.2.3黑河下游水利工程概况
1.3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意义
1.3.2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和生态水量调控研究的意义
1.4本章小结
第2章黑河下游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
2.1生态需水概念与计算方法
2.1.1生态需水概念
2.1.2 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
2.2黑河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2.1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2.2绿洲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2.2.3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3黑河下游生态需水与生态水量调控研究方法
2.3.1 黑河下游绿洲生态需水概念的界定
2.3.2黑河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规模界定
2.3.3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边界条件的界定
2.3.4 生态需水与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研究方法
2.4本章小结
第3章黑河下游不同时期绿洲规模及其变化
3.1遥感解译原理、程序及标志
3.1.1解译原理与程序
3.1.2信息源及解译标志的建立
3.2黑河下游不同时期绿洲规模
3.2.1 80年代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2.2分水前(1999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2.3现状年(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3黑河下游不同阶段绿洲规模变化
3.3.1 1987~1999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3.2 1999~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3.3 1987~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4本章小结
第4章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和东居延海水量变化规律
4.1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变化规律
4.1.1 黑河下游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1.2 不同保证率条件下黑河下游入境水量
4.2黑河下游东居延海水量变化规律
4.2.1 东居延海水量变化
4.2.2 东居延海水域面积与库容和水位的关系
4.2.3维持东居延海生态补水量的论证
4.3本章小结
第5章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1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过程
5.1.1地下水位埋深的时间变化
5.1.2地下水位埋深的空间变化
5.2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2.1 天然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2.2 NDVl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3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模型
5.3.1 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模型
5.3.2天然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位模型
5.4本章小结
第6章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关键期及需水量
6.1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关键期的确定
6.1.1 额济纳绿洲主要植物物候与需水关键期
6.1.2胡杨繁殖与需水关键期
6.1.3天然植被生态耗水的关键期
6.1.4补充地下水的关键期
6.2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2.1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分区
6.2.2基于遥感分类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2.3基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3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对流量过程的要求
6.4本章小结
第7章基于生态恢复目标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预测
第8章黑河下游生态用水控制指标及实时调度方案
第9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基于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在大量统计、分析、模拟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的有关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的专著。《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共分9章,重点介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状况、不同时期的绿洲规模及其变化、入境水量和东居延海水量变化;探讨了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论证了黑河下游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基于遥感分类和生态恢复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黑河下游目标年、分水前和现状年的生态需水量;基于生态恢复目标,对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进行预测;确定了生态水量调度的控制指标,提出了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黑河下游生态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保证需水关键期的最小输水量、配水区域选择和实施小均水方案等几点配水建议。
目录
第1章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概述
1.1黑河流域及其近期治理概况
1.1.1黑河流域概况
1.1.2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概况
1.2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概况
1.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2.2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演变
1.2.3黑河下游水利工程概况
1.3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意义
1.3.2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和生态水量调控研究的意义
1.4本章小结
第2章黑河下游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
2.1生态需水概念与计算方法
2.1.1生态需水概念
2.1.2 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
2.2黑河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2.1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2.2绿洲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2.2.3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3黑河下游生态需水与生态水量调控研究方法
2.3.1 黑河下游绿洲生态需水概念的界定
2.3.2黑河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规模界定
2.3.3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边界条件的界定
2.3.4 生态需水与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研究方法
2.4本章小结
第3章黑河下游不同时期绿洲规模及其变化
3.1遥感解译原理、程序及标志
3.1.1解译原理与程序
3.1.2信息源及解译标志的建立
3.2黑河下游不同时期绿洲规模
3.2.1 80年代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2.2分水前(1999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2.3现状年(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
3.3黑河下游不同阶段绿洲规模变化
3.3.1 1987~1999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3.2 1999~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3.3 1987~2008年黑河下游绿洲规模变化
3.4本章小结
第4章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和东居延海水量变化规律
4.1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变化规律
4.1.1 黑河下游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1.2 不同保证率条件下黑河下游入境水量
4.2黑河下游东居延海水量变化规律
4.2.1 东居延海水量变化
4.2.2 东居延海水域面积与库容和水位的关系
4.2.3维持东居延海生态补水量的论证
4.3本章小结
第5章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1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过程
5.1.1地下水位埋深的时间变化
5.1.2地下水位埋深的空间变化
5.2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2.1 天然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2.2 NDVl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5.3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模型
5.3.1 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模型
5.3.2天然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位模型
5.4本章小结
第6章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关键期及需水量
6.1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关键期的确定
6.1.1 额济纳绿洲主要植物物候与需水关键期
6.1.2胡杨繁殖与需水关键期
6.1.3天然植被生态耗水的关键期
6.1.4补充地下水的关键期
6.2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2.1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分区
6.2.2基于遥感分类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2.3基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
6.3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对流量过程的要求
6.4本章小结
第7章基于生态恢复目标的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预测
第8章黑河下游生态用水控制指标及实时调度方案
第9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