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饶超 著 2018年版
资料介绍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饶超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一,从产业化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环保产业。《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在综合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主体与本质属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并提出促进因素与对策,这些内容都从产业化的视角丰富了环保产业的相关研究。
二,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环保产业化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整体状况,为开展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工具和检验方法。
三,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检验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促进因素。《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经过因素搜寻、机理分析、现况描述、计量检验等步骤,对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与作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环保产业化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为深入理解中国环保产业化和提高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各章内容安排
1.4.3 主要的创新点
第2章 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2.1 环保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2.1.1 环保产业
2.1.2 产业化
2.1.3 环保产业化
2.2 环保产业化的本质特征
2.2.1 市场化
2.2.2 规模化
2.2.3 集约化
2.2.4 结构优化
2.2.5 专业化
2.3 环保产业化的相关利益主体
2.3.1 污染企业
2.3.2 环保企业
2.3.3 政府管理机构
2.3.4 其他利益主体
2.4 产业化发展对环保产业的意义
2.4.1 环保产业化能够促进环保市场化运营
2.4.2 环保产业化能够带来环保规模经济
2.4.3 环保产业化能够提高环保产业效率
第3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
3.1 环保产业化评价方法选择
3.1.1 因子分析法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3 层次分析法
3.2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筛选
3.2.1 指标构建的基准
3.2.2 评价因素问卷调查
3.2.3 问卷回收及指标整理
3.3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标准化
3.3.1 产业化定性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2 产业化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3 产业化综合水平的标准化刻度
3.4 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构建
3.4.1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3.4.2 建立评价模型
第4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综合评价
4.1 总体综合评价分析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2 分指标分析
4.1.3 总体综合评价
4.2 区域综合评价分析
4.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2.2 指标层评价
4.2.3 目标层评价
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现状总结
4.3.1 中国环保产业化趋势总体良好
4.3.2 区域环保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
4.3.3 中国环保产业化需要明确其促进因素
第5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
5.1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理论分析
5.1.1 影响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5.1.2 影响环保产业规模化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5.1.3 影响环保产业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关键因素
5.1.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小结
5.2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现况分析
5.2.1 中国环保投资现况
5.2.2 中国环保政策现况
5.2.3 中国环保科技现况
5.3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实证检验
5.3.1 计量实证模型
5.3.2 变量和数据分析
5.3.3 检验与实证分析
5.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存在的问题
5.4.1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问题
5.4.2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政策支持问题
5.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科技支撑问题
第6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提升对策
6.1 改善环保产业化市场投资的对策
6.1.1 有效界定环保产业的环境产权
6.1.2 设计环保产业化投融资组织模式
6.1.3 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6.1.4 引入私人投资推行市场化运营
6.2 强化环保产业化政策引导的对策
6.2.1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6.2.2 改革排污费征收制度
6.2.3 推广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
6.2.4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6.2.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6.3 优化环保产业化科技支撑的对策
6.3.1 加大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6.3.2 提高环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6.3.3 完善环保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6.3.4 强化环保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饶超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一,从产业化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环保产业。《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在综合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主体与本质属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并提出促进因素与对策,这些内容都从产业化的视角丰富了环保产业的相关研究。
二,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环保产业化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整体状况,为开展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工具和检验方法。
三,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检验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促进因素。《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经过因素搜寻、机理分析、现况描述、计量检验等步骤,对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与作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环保产业化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为深入理解中国环保产业化和提高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各章内容安排
1.4.3 主要的创新点
第2章 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2.1 环保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2.1.1 环保产业
2.1.2 产业化
2.1.3 环保产业化
2.2 环保产业化的本质特征
2.2.1 市场化
2.2.2 规模化
2.2.3 集约化
2.2.4 结构优化
2.2.5 专业化
2.3 环保产业化的相关利益主体
2.3.1 污染企业
2.3.2 环保企业
2.3.3 政府管理机构
2.3.4 其他利益主体
2.4 产业化发展对环保产业的意义
2.4.1 环保产业化能够促进环保市场化运营
2.4.2 环保产业化能够带来环保规模经济
2.4.3 环保产业化能够提高环保产业效率
第3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
3.1 环保产业化评价方法选择
3.1.1 因子分析法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3 层次分析法
3.2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筛选
3.2.1 指标构建的基准
3.2.2 评价因素问卷调查
3.2.3 问卷回收及指标整理
3.3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标准化
3.3.1 产业化定性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2 产业化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3 产业化综合水平的标准化刻度
3.4 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构建
3.4.1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3.4.2 建立评价模型
第4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综合评价
4.1 总体综合评价分析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2 分指标分析
4.1.3 总体综合评价
4.2 区域综合评价分析
4.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2.2 指标层评价
4.2.3 目标层评价
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现状总结
4.3.1 中国环保产业化趋势总体良好
4.3.2 区域环保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
4.3.3 中国环保产业化需要明确其促进因素
第5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
5.1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理论分析
5.1.1 影响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5.1.2 影响环保产业规模化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5.1.3 影响环保产业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关键因素
5.1.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小结
5.2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现况分析
5.2.1 中国环保投资现况
5.2.2 中国环保政策现况
5.2.3 中国环保科技现况
5.3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实证检验
5.3.1 计量实证模型
5.3.2 变量和数据分析
5.3.3 检验与实证分析
5.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存在的问题
5.4.1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问题
5.4.2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政策支持问题
5.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科技支撑问题
第6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提升对策
6.1 改善环保产业化市场投资的对策
6.1.1 有效界定环保产业的环境产权
6.1.2 设计环保产业化投融资组织模式
6.1.3 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6.1.4 引入私人投资推行市场化运营
6.2 强化环保产业化政策引导的对策
6.2.1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6.2.2 改革排污费征收制度
6.2.3 推广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
6.2.4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6.2.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6.3 优化环保产业化科技支撑的对策
6.3.1 加大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6.3.2 提高环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6.3.3 完善环保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6.3.4 强化环保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