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料介绍
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文库
内容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文库: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分为八章,前面是引言,最后是结论。第一章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该理论及方法现存的缺陷,并给出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第二章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给予详尽的阐述。第三章作者利用最新数据,更新计算了国家平均生产力,为后来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利用最新数据从全国范围和省际范围详尽研究了我国,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第六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把生态足迹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第七章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第八章对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态足迹理论及研究进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
第三节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提出的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量化指标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生态足迹模型及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生态足迹模型述评
第二节 不同尺度的生态足迹
第三节 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
第四节 基于不同模型的生态足迹
第三章 中国国家平均生产力和均衡因子计算
第一节 中国生物资源国家平均生产力计算
第二节 中国均衡因子的计算
第四章 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自然环境及人口、经济现状
第二节 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市斤
第三节 中国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第四节 分析与总结
第五章 中国中部地区六省生态足迹的分析
第一节 山西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二节 安徽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江西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河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湖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湖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中国中部地区六省计算结景分析
第六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研究
第一节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动态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分析
第七章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中部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市斤
第二节 中国中部地区万元GDP生态赤字分新
第三节 生态足迹多样性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
第八章 中国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保障体系
第一节 中国中部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国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遵循的战略
第三节 制约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
第四节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五节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文库
内容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文库: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分为八章,前面是引言,最后是结论。第一章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该理论及方法现存的缺陷,并给出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第二章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给予详尽的阐述。第三章作者利用最新数据,更新计算了国家平均生产力,为后来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利用最新数据从全国范围和省际范围详尽研究了我国,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第六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把生态足迹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第七章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第八章对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态足迹理论及研究进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
第三节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提出的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量化指标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生态足迹模型及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生态足迹模型述评
第二节 不同尺度的生态足迹
第三节 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
第四节 基于不同模型的生态足迹
第三章 中国国家平均生产力和均衡因子计算
第一节 中国生物资源国家平均生产力计算
第二节 中国均衡因子的计算
第四章 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自然环境及人口、经济现状
第二节 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市斤
第三节 中国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第四节 分析与总结
第五章 中国中部地区六省生态足迹的分析
第一节 山西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二节 安徽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江西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河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湖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湖南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中国中部地区六省计算结景分析
第六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研究
第一节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动态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分析
第七章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中部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市斤
第二节 中国中部地区万元GDP生态赤字分新
第三节 生态足迹多样性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
第八章 中国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保障体系
第一节 中国中部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国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遵循的战略
第三节 制约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
第四节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五节 中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