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 唐承佳 著 2020年版
资料介绍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
作者:唐承佳 著
出版时间:2020年版
内容简介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水源地取水口蓝藻水华削减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题“水源地取水口蓝藻毒素以及衍生污染物监测”,以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及其蓝藻应急消减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动态监测: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技术建立快速、简洁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监测蓝藻应急消减工程示范区实施物理、生物控藻措施后,围格内外水柱中微囊藻毒素的差异,并为水源地水华蓝藻应急消减提供理论基础;基于青海弧菌Q67建立水源地水质急性毒性快速诊断方法,为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快速、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抽提一固相萃取预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试水源地生态系统各环境介质中累积的微囊藻毒素;以蓝藻粗提液研究微囊藻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梨形环棱螺的生物毒性;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蓝藻腐烂分解过程,建立SPME-GC-MS方法定性检测蓝藻腐烂分解产生的异味物质,定量研究蓝藻腐烂分解的含硫衍生污染物释放规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微囊藻毒素研究概述
1.2.1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2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迁移与转化
1.2.3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研究
1.3 发光细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4 蓝藻腐烂异味物质研究
1.5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创新之处
1.5.4 数据来源
1.6 小结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蓝藻水华历史
2.1 太湖及其气候特征
2.2 太湖水源地取水口分布
2.3 太湖贡湖湾蓝藻水华历史
2.3.1 太湖水体水质变化
2.3.2 太湖贡湖湾水质变化
2.3.3 太湖及其贡湖湾水华动态
2.4 小结
第3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监测
3.1 采样点概况
3.2 微囊藻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
3.2.1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3.2.2 标准曲线与方法准确度
3.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ELISA测试
3.3.1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围格外水柱中MC
3.3.2 太湖贡湖湾蓝藻消减工程示范区围格内水柱中:MC
3.3.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围格内外水柱中MC差异
3.4 小结
第4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
4.1 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毒性测试体系的建立
4.1.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1.2 pH对067发光茵发光强度的影响
4.1.3 Q67发光菌菌液密度对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
4.1.4 反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2 MC-LR单一污染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测试
4.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测试
4.3.1 围格内外水质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差异
4.3.2 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与水柱中溶解态MC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水源地环境介质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积
5.1 水华微囊藻的微囊藻毒素释放
5.2 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2.1 茭白的微囊藻毒素生物富集
5.2.2 菱角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
5.3 水生动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3.1 太湖梨形环棱螺中MC的生物富集
5.3.2 太湖白鲢体内MC的生物富集
5.4 底泥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积
5.5 小结
第6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
6.1 蓝藻粗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6.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2 种子萌发生物毒性实验结果
6.2 蓝藻粗提液对梨形环棱螺的生物毒性
6.2.1 实验方法
6.2.2 生物毒性实验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蓝藻腐烂分解微囊藻毒素与含硫衍生污染物研究
7.1 蓝藻腐烂过程中微囊藻毒素的释放
7.2 蓝藻腐烂分解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释放
7.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7.2.2 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建立
7.2.3 实验方法、步骤与气相色谱条件
7.3 实验结果
7.3.1 蓝藻腐烂异味物质的产生机制
7.3.2 水华蓝藻腐烂分解异味产物
7.3.3 蓝藻腐烂分解含硫异臭味产物的质谱分析
7.3.4 蓝藻腐烂分解产物的定量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唐承佳 著
出版时间:2020年版
内容简介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水源地取水口蓝藻水华削减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及示范”专题“水源地取水口蓝藻毒素以及衍生污染物监测”,以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及其蓝藻应急消减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动态监测: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技术建立快速、简洁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监测蓝藻应急消减工程示范区实施物理、生物控藻措施后,围格内外水柱中微囊藻毒素的差异,并为水源地水华蓝藻应急消减提供理论基础;基于青海弧菌Q67建立水源地水质急性毒性快速诊断方法,为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快速、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抽提一固相萃取预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试水源地生态系统各环境介质中累积的微囊藻毒素;以蓝藻粗提液研究微囊藻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梨形环棱螺的生物毒性;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蓝藻腐烂分解过程,建立SPME-GC-MS方法定性检测蓝藻腐烂分解产生的异味物质,定量研究蓝藻腐烂分解的含硫衍生污染物释放规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微囊藻毒素研究概述
1.2.1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2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迁移与转化
1.2.3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研究
1.3 发光细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4 蓝藻腐烂异味物质研究
1.5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创新之处
1.5.4 数据来源
1.6 小结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蓝藻水华历史
2.1 太湖及其气候特征
2.2 太湖水源地取水口分布
2.3 太湖贡湖湾蓝藻水华历史
2.3.1 太湖水体水质变化
2.3.2 太湖贡湖湾水质变化
2.3.3 太湖及其贡湖湾水华动态
2.4 小结
第3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监测
3.1 采样点概况
3.2 微囊藻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
3.2.1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3.2.2 标准曲线与方法准确度
3.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ELISA测试
3.3.1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围格外水柱中MC
3.3.2 太湖贡湖湾蓝藻消减工程示范区围格内水柱中:MC
3.3.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围格内外水柱中MC差异
3.4 小结
第4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
4.1 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毒性测试体系的建立
4.1.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1.2 pH对067发光茵发光强度的影响
4.1.3 Q67发光菌菌液密度对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
4.1.4 反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2 MC-LR单一污染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测试
4.3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测试
4.3.1 围格内外水质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差异
4.3.2 青海弧茵Q67急性毒性与水柱中溶解态MC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水源地环境介质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积
5.1 水华微囊藻的微囊藻毒素释放
5.2 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2.1 茭白的微囊藻毒素生物富集
5.2.2 菱角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
5.3 水生动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富集
5.3.1 太湖梨形环棱螺中MC的生物富集
5.3.2 太湖白鲢体内MC的生物富集
5.4 底泥中微囊藻毒素的累积
5.5 小结
第6章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
6.1 蓝藻粗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6.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2 种子萌发生物毒性实验结果
6.2 蓝藻粗提液对梨形环棱螺的生物毒性
6.2.1 实验方法
6.2.2 生物毒性实验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蓝藻腐烂分解微囊藻毒素与含硫衍生污染物研究
7.1 蓝藻腐烂过程中微囊藻毒素的释放
7.2 蓝藻腐烂分解含硫衍生污染物的释放
7.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7.2.2 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建立
7.2.3 实验方法、步骤与气相色谱条件
7.3 实验结果
7.3.1 蓝藻腐烂异味物质的产生机制
7.3.2 水华蓝藻腐烂分解异味产物
7.3.3 蓝藻腐烂分解含硫异臭味产物的质谱分析
7.3.4 蓝藻腐烂分解产物的定量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资料
- 浠水文化 1978 浠水县文化馆编
- 水利电力部标准汇编 热力工程 1 设计 水利电力部编 1991年版
- 宁夏水利工程格宾与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编 2018年版
-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 唐承佳 著 2020年版
- 太湖流域重大治污工程水生态影响监测与评估 吴时强等著 2019年版
- 太湖流域春申君治水传说研究 (日)中村贵 著 2020年版
- 太湖志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8年版
- 天水市水利志 (远古-2010年) 天水市水利市编纂委员会编 2015年版
- 在水一方 话说水生态文明 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 2018年版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全书 第二卷 土石方工程 第七册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体施工技术 汤用泉,张小华等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