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77-2025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
资料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DB15/T 3877-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与框架
- 适用对象: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内大型活动(如赛事、会展、演出等)的碳中和实施,其他活动可参照执行。
- 核心目标:通过减排措施与抵消手段实现活动碳排放的全面中和,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及公开透明原则。
2. 术语定义
- 碳中和:活动碳排放经减排后,剩余量通过购买碳信用、碳配额或新建林业碳汇抵消。
- 大型活动:指在一定时间、场所组织的大型聚集性活动(如赛事、会展等)。
- 关键概念:温室气体(涵盖CO₂、CH₄等七类气体)、碳信用(如CCER)、碳配额、排放因子等明确定义。
3. 实施流程
- 制定计划:活动初期需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包括核算边界、预估排放量、减排措施及抵消方式。
- 减排行动:从场地、交通、住宿、餐饮、耗材五方面优先实施减排(如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
- 核算排放:
- 边界:涵盖活动筹备、举办、收尾阶段,包括参与者的交通、固定/移动设施排放。
- 方法:按附录A核算化石燃料燃烧、电力热力、交通、住宿餐饮、耗材隐含排放及废弃物处理排放。
- 抵消方式:
- 购买碳信用/配额:优先使用CCER、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或区域碳配额,需在活动结束后1年内完成注销。
- 新建林业项目:须符合《造林碳汇》方法学,经认证后6年内完成抵消,且不得重复用于其他项目。
- 确认与声明:通过自我承诺或第三方机构评价确认碳中和,并发布声明(模板见附录B)。
4. 技术细节
- 排放核算:
- 排放因子优先级:实测数据 > 区域因子 > 国家因子 > 国际因子 > 文献数据。
- 数据来源: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等。
- 林业项目要求:需公开地理位置、树种、监测计划等信息,确保碳汇量可追溯。
5. 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A:规范性文件,详细列出各排放源(如交通、电力)的核算方法与因子选择。
- 附录B:资料性声明模板,涵盖活动信息、排放源、抵消方式及确认方式。
- 参考文献:引用国际标准(如PAS 2060)、国家指南(生态环境部试行文件)及行业核算方法。
6. 实施意义
- 区域特色:结合内蒙古能源结构与生态资源,强调林业碳汇的抵消作用,推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
- 操作性:提供清晰的流程指引与模板,便于活动组织者落地执行,确保碳中和目标的规范性与公信力。
总结:该标准为内蒙古大型活动碳中和提供了全流程技术规范,从计划制定到最终声明,强调减排优先、科学核算与多元化抵消,兼顾国际标准与地方实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关资料
- DB15/T 933-2025 极端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监测指标
- DB15/T 878-2025 飞机人工增雨(雪)业务规范
- DB15/T 712-2025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 DB15/T 711-2025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规范
- DB15/T 577-2025 太阳能资源计算与评估方法
- DB15/T 500.13-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3部分:综合管廊
- DB15/T 500.12-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2部分:空管设施
- DB15/T 500.11-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1部分:城市桥梁
- DB15/T 500.10-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城市照明设施
- DB15/T 5-2025 羊用半棚式塑料暖棚建筑使用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