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系列 玉文化论丛 1
资料介绍
玉文化论丛 1
作 者: 陈启贤
出版时间:2006
丛编项: 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系列
内容简介
近五十年,神州大地广泛开展考古发掘,埋藏地下的古代玉雕接二连三地被发现。其中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的玉雕,商代妇好墓玉雕,西周时期的山西晋侯墓和河南三门峡虢国墓玉雕,东周时期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玉雕以及西汉时期的徐州楚王墓和广州南越王墓玉雕,都是数量极多,器类繁杂,而且雕工也多属上乘。大量前所未知的新资料的出土,引起人们对古玉的极大兴趣,从而出现追求古玉知识的热潮,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和深化古玉研究。中国玉文化遂由以往屈指可数的几位学人钻研的偏僻冷门学科,成为今日世人瞩目的显学。为了弘扬先民在玉文化方面的光辉成就,笔者曾先后在香港和台北讲授中国历代玉雕。课余之暇,不时与受业诸君就古玉问题互相切磋:并利用暑期结伴前往大陆各文物大省参观出土古玉,以加深认识。师生之间可说是亦师亦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业诸君还热心推广古玉知识,致力于出土古玉图籍的出版。而部分同学更在研习古玉数据的基础上,将心得着为文章:或另辟蹊径以实验求证古玉疑难症结并将结果公之于世。这些文字分别载于海峡两岸的学术刊物或专著。他们虽然是古玉研究队伍中的新丁,假以时日,也许会有进一步的贡献。本期《玉文化论丛》骂创刊号,收录笔者及同学诸君近年撰写的有关中国古玉的论文(包括未发表的新作),用以表达我们对博大深奥、丰富多彩的中国玉文化的一些粗浅认识,俾就正于方家,兼收以文会友之效。
目录
1.林继来: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的史前遣玉
2.林继来: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
3.李月媚:一件西周时期改制过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4.林继来:从妇好墓玉人上的“①”刻符谈起
5.陈仲中:商周有脚玉鱼之研究
6.廖泱修:试析辉县琉璃阁甲墓异形玉珩的纹饰结构及族属
——兼论甲乙墓年代
7.杨建芳:楚式玉器的特点
8.廖泱修:试析战国楚式“玉瓶形饰”摆置方向与正名
——兼论“花朵形纹”的由来与演变
9.廖泱修:从双凤纹至柿蒂纹
10.江荣宗:济南千佛山战国墓玉器断代之我见
11.李月媚:中山国玉人初探
——兼论乎山中山国“成公”墓(M6)擎灯铜人族属.
12.杨建芳:云贵高原古代玉饰的越文化因素
——越族西徙探索之一
13.江荣宗:豢养纹——一种纹饰的由来
14.蔡胜雄:从康陵出土龙凤纹玉器看颈圈纹的演化
15.江荣宗:从“江苏南京仙鹤观束晋墓”出土之心形佩论玉谍、谍形佩之正名与型制演变
16.黄聪弘:玉带板、玉炉顶、玉春水与玉秋山
17.王长铭:试论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道人铊尾
18.杨建芳:规律性认识与古玉辨伪
——北京故宫鹰攫人首玉佩及上博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玉舞人的考察
19.张敬国张敏陈启贤:线性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一
20.张敬国陈启贤:管形工具钻孔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二
21.张敬国张敏陈启贤:片状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三
作 者: 陈启贤
出版时间:2006
丛编项: 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系列
内容简介
近五十年,神州大地广泛开展考古发掘,埋藏地下的古代玉雕接二连三地被发现。其中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的玉雕,商代妇好墓玉雕,西周时期的山西晋侯墓和河南三门峡虢国墓玉雕,东周时期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玉雕以及西汉时期的徐州楚王墓和广州南越王墓玉雕,都是数量极多,器类繁杂,而且雕工也多属上乘。大量前所未知的新资料的出土,引起人们对古玉的极大兴趣,从而出现追求古玉知识的热潮,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和深化古玉研究。中国玉文化遂由以往屈指可数的几位学人钻研的偏僻冷门学科,成为今日世人瞩目的显学。为了弘扬先民在玉文化方面的光辉成就,笔者曾先后在香港和台北讲授中国历代玉雕。课余之暇,不时与受业诸君就古玉问题互相切磋:并利用暑期结伴前往大陆各文物大省参观出土古玉,以加深认识。师生之间可说是亦师亦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业诸君还热心推广古玉知识,致力于出土古玉图籍的出版。而部分同学更在研习古玉数据的基础上,将心得着为文章:或另辟蹊径以实验求证古玉疑难症结并将结果公之于世。这些文字分别载于海峡两岸的学术刊物或专著。他们虽然是古玉研究队伍中的新丁,假以时日,也许会有进一步的贡献。本期《玉文化论丛》骂创刊号,收录笔者及同学诸君近年撰写的有关中国古玉的论文(包括未发表的新作),用以表达我们对博大深奥、丰富多彩的中国玉文化的一些粗浅认识,俾就正于方家,兼收以文会友之效。
目录
1.林继来: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的史前遣玉
2.林继来: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
3.李月媚:一件西周时期改制过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4.林继来:从妇好墓玉人上的“①”刻符谈起
5.陈仲中:商周有脚玉鱼之研究
6.廖泱修:试析辉县琉璃阁甲墓异形玉珩的纹饰结构及族属
——兼论甲乙墓年代
7.杨建芳:楚式玉器的特点
8.廖泱修:试析战国楚式“玉瓶形饰”摆置方向与正名
——兼论“花朵形纹”的由来与演变
9.廖泱修:从双凤纹至柿蒂纹
10.江荣宗:济南千佛山战国墓玉器断代之我见
11.李月媚:中山国玉人初探
——兼论乎山中山国“成公”墓(M6)擎灯铜人族属.
12.杨建芳:云贵高原古代玉饰的越文化因素
——越族西徙探索之一
13.江荣宗:豢养纹——一种纹饰的由来
14.蔡胜雄:从康陵出土龙凤纹玉器看颈圈纹的演化
15.江荣宗:从“江苏南京仙鹤观束晋墓”出土之心形佩论玉谍、谍形佩之正名与型制演变
16.黄聪弘:玉带板、玉炉顶、玉春水与玉秋山
17.王长铭:试论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道人铊尾
18.杨建芳:规律性认识与古玉辨伪
——北京故宫鹰攫人首玉佩及上博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玉舞人的考察
19.张敬国张敏陈启贤:线性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一
20.张敬国陈启贤:管形工具钻孔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二
21.张敬国张敏陈启贤:片状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
——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三
相关资料
- 渤海上京城考古 [赵虹光 著] 2012年版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 王素著 2002年版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蒋英炬,杨爱国著 2001年版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楚文化 杨权喜著 2000年版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曾侯乙墓 谭维四 著 , 张文彬 著 2001年版
- 朔知东南风 从凌家滩到长三角的区域文明探源 吴卫红著 2021年版
- 秘境之国 寻找消失的古格文明 张建林 著 2019年版
- 石窟寺研究 第9辑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 著 2019年版
- 石窟寺研究 第6辑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 编 2016年版
- 晋都新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 编 1996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