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立体监测系统 徐韧,刘志国 2019年版
资料介绍
赤潮立体监测系统
作者:(中国)徐韧,刘志国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海洋赤潮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系统、综合的介绍了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监测原理、预警预报技术和实际应用成效。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监测系统总体思路;第二章介绍赤潮立体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各监测平台;第三章介绍赤潮卫星及光学遥感监测预报技术;第四章介绍赤潮预警报技术;第五章介绍赤潮灾害风险与损害评估及应用案例;第六章介绍立体监测系统的示范区运行状况;第七章小结研究的技术突破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赤潮与赤潮灾害 1
1.2 赤潮监测与预警研究进展 3
1.2.1 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 3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 4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5
1.3.1 立体监测系统设计思路 5
1.3.2 赤潮立体监测系统组成 8
1.3.3 系统改进与提升 13
第2章 赤潮立体监测平台 17
2.1 引言 17
2.2 船舶监测平台 17
2.2.1 平台组成 18
2.2.2 船载支持系统 19
2.2.3 船载信息系统建设 22
2.2.4 船载监测系统 30
2.2.5 船舶监测平台联调 40
2.3 岸基监测平台 43
2.3.1 岸基站选址 43
2.3.2 岸基实验室建设 43
2.3.3 监测仪器与技术 44
2.4 浮标监测平台 46
2.4.1 平台组成 46
2.4.2 大型浮标 47
2.4.3 生态浮标 50
2.4.4 光学浮标 53
2.4.5 浮标布放 55
2.4.6 浮标日常管理 58
2.4.7 浮标信息集成 60
2.5 卫星平台 60
2.5.1 平台组成 61
2.5.2 卫星传感器 61
2.5.3 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 65
2.5.4 赤潮遥感监测服务子系统开发 67
2.6 志愿者平台 73
2.6.1 平台组成 73
2.6.2 观测点 73
2.6.3 人员 74
2.6.4 志愿者平台信息集成 77
第3章 赤潮卫星遥感及光学监测技术 78
3.1 引言 78
3.2 基于固有光学量的赤潮识别算法 78
3.2.1 东海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78
3.2.2 东海赤潮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84
3.2.3 基于固有光学量的赤潮识别算法 90
3.3 基于遥感反射率谱形特征差异的赤潮识别算法 98
3.3.1 赤潮水体藻类色素组成与固有光学特性 98
3.3.2 基于绿光波段比值的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 100
3.3.3 基于红绿波段谱形特征的东海原甲藻赤潮识别方法 101
3.4 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验证 104
3.4.1 基于固有光学量赤潮识别算法验证 104
3.4.2 基于遥感反射率谱形特征差异赤潮识别算法验证 111
第4章 赤潮预警预报技术 115
4.1 引言 115
4.2 赤潮发生条件统计预报 115
4.2.1 水文、气象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115
4.2.2 赤潮条件预报统计模型建立 129
4.2.3 赤潮事件影响度模型的初探与尝试 132
4.3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 139
4.3.1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原理 139
4.3.2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模型建立 144
4.4 赤潮遥感跟踪预报 147
4.4.1 示范海域水色-水温时空分布特征 147
4.4.2 赤潮遥感跟踪预报模型 154
4.5 赤潮扩散漂移预报 157
4.5.1 水动力数值模型原理 157
4.5.2 赤潮漂移扩散预报模型基础 162
4.5.3 赤潮漂移扩散预报模型建立 164
4.5.4 赤潮个例分析 165
4.5.5 赤潮漂移与扩散预报误差验证 169
4.6 赤潮生态动力学数值预报 172
4.6.1 生态动力学模型 172
4.6.2 赤潮动力学数值模型在预报中的应用 189
4.6.3 赤潮发生概率指标函数的建立 192
4.6.4 赤潮发生的概率计算 193
第5章 赤潮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技术 194
5.1 引言 194
5.1.1 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94
5.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94
5.2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95
5.2.1 目的与意义 195
5.2.2 材料与方法 195
5.2.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96
5.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198
5.3.1 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模型建立 198
5.3.2 承灾体易损度评估模型建立 210
5.3.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213
第6章 立体监测系统集成 214
6.1 引言 214
6.2 系统组成 214
6.3 仪器集成 216
6.4 数据集成 217
6.4.1 实时数据集成 218
6.4.2 综合数据集成 221
6.5 模型集成 225
6.5.1 预警预报软件集成 227
6.5.2 远程诊断软件集成 227
6.5.3 风险评估软件集成 227
6.5.4 遥感监测数据提取软件集成 227
6.6 产品集成 228
6.7 服务集成 229
6.7.1 网页服务 229
6.7.2 手机短信服务 229
6.7.3 E-mail服务 229
6.8 集成成果 231
6.8.1 GIS模块 231
6.8.2 在线监测模块 234
6.8.3 应急监测模块 235
6.8.4 遥感监测预报模块 236
6.8.5 毒素检测模块 237
6.8.6 预警预报模块 238
6.8.7 历史资料模块 239
6.8.8 远程会商模块 239
6.8.9 模型集成模块 240
6.8.10 系统管理模块 240
第7章 立体监测系统综合示范 242
7.1 引言 242
7.2 仪器设备示范 242
7.2.1 水样采集、预处理与分配系统 242
7.2.2 非连续流动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243
7.2.3 流动注射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247
7.2.4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 253
7.2.5 光纤溶解氧分析仪 255
7.2.6 赤潮生物现场监测仪 258
7.2.7 大型赤潮浮标 261
7.2.8 生态浮标 271
7.2.9 光学浮标 276
7.3 模型技术示范 285
7.3.1 赤潮发生条件预报模型 285
7.3.2 赤潮水质预报模型 288
7.3.3 赤潮遥感监测模型 292
7.3.4 赤潮扩散漂移预报模型 295
7.3.5 赤潮生态动力学预报模型 303
7.3.6 赤潮灾害损害评估模型 307
7.4 系统综合示范 315
7.4.1 示范区选择 315
7.4.2 综合示范案例 318
7.4.3 产品及应用 331
第8章 技术突破与展望 335
8.1 主要成果与成效 335
8.1.1 主要成果 335
8.1.2 主要成效 336
8.2 技术突破 337
8.2.1 赤潮监测技术 338
8.2.2 赤潮预警预报及评估技术 343
8.2.3 系统集成 345
8.3 研究展望 347
参考文献 349
作者:(中国)徐韧,刘志国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海洋赤潮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系统、综合的介绍了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监测原理、预警预报技术和实际应用成效。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监测系统总体思路;第二章介绍赤潮立体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各监测平台;第三章介绍赤潮卫星及光学遥感监测预报技术;第四章介绍赤潮预警报技术;第五章介绍赤潮灾害风险与损害评估及应用案例;第六章介绍立体监测系统的示范区运行状况;第七章小结研究的技术突破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赤潮与赤潮灾害 1
1.2 赤潮监测与预警研究进展 3
1.2.1 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 3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 4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5
1.3.1 立体监测系统设计思路 5
1.3.2 赤潮立体监测系统组成 8
1.3.3 系统改进与提升 13
第2章 赤潮立体监测平台 17
2.1 引言 17
2.2 船舶监测平台 17
2.2.1 平台组成 18
2.2.2 船载支持系统 19
2.2.3 船载信息系统建设 22
2.2.4 船载监测系统 30
2.2.5 船舶监测平台联调 40
2.3 岸基监测平台 43
2.3.1 岸基站选址 43
2.3.2 岸基实验室建设 43
2.3.3 监测仪器与技术 44
2.4 浮标监测平台 46
2.4.1 平台组成 46
2.4.2 大型浮标 47
2.4.3 生态浮标 50
2.4.4 光学浮标 53
2.4.5 浮标布放 55
2.4.6 浮标日常管理 58
2.4.7 浮标信息集成 60
2.5 卫星平台 60
2.5.1 平台组成 61
2.5.2 卫星传感器 61
2.5.3 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 65
2.5.4 赤潮遥感监测服务子系统开发 67
2.6 志愿者平台 73
2.6.1 平台组成 73
2.6.2 观测点 73
2.6.3 人员 74
2.6.4 志愿者平台信息集成 77
第3章 赤潮卫星遥感及光学监测技术 78
3.1 引言 78
3.2 基于固有光学量的赤潮识别算法 78
3.2.1 东海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78
3.2.2 东海赤潮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84
3.2.3 基于固有光学量的赤潮识别算法 90
3.3 基于遥感反射率谱形特征差异的赤潮识别算法 98
3.3.1 赤潮水体藻类色素组成与固有光学特性 98
3.3.2 基于绿光波段比值的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 100
3.3.3 基于红绿波段谱形特征的东海原甲藻赤潮识别方法 101
3.4 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验证 104
3.4.1 基于固有光学量赤潮识别算法验证 104
3.4.2 基于遥感反射率谱形特征差异赤潮识别算法验证 111
第4章 赤潮预警预报技术 115
4.1 引言 115
4.2 赤潮发生条件统计预报 115
4.2.1 水文、气象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115
4.2.2 赤潮条件预报统计模型建立 129
4.2.3 赤潮事件影响度模型的初探与尝试 132
4.3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 139
4.3.1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原理 139
4.3.2 赤潮水质统计预报模型建立 144
4.4 赤潮遥感跟踪预报 147
4.4.1 示范海域水色-水温时空分布特征 147
4.4.2 赤潮遥感跟踪预报模型 154
4.5 赤潮扩散漂移预报 157
4.5.1 水动力数值模型原理 157
4.5.2 赤潮漂移扩散预报模型基础 162
4.5.3 赤潮漂移扩散预报模型建立 164
4.5.4 赤潮个例分析 165
4.5.5 赤潮漂移与扩散预报误差验证 169
4.6 赤潮生态动力学数值预报 172
4.6.1 生态动力学模型 172
4.6.2 赤潮动力学数值模型在预报中的应用 189
4.6.3 赤潮发生概率指标函数的建立 192
4.6.4 赤潮发生的概率计算 193
第5章 赤潮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技术 194
5.1 引言 194
5.1.1 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94
5.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94
5.2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95
5.2.1 目的与意义 195
5.2.2 材料与方法 195
5.2.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96
5.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198
5.3.1 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模型建立 198
5.3.2 承灾体易损度评估模型建立 210
5.3.3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213
第6章 立体监测系统集成 214
6.1 引言 214
6.2 系统组成 214
6.3 仪器集成 216
6.4 数据集成 217
6.4.1 实时数据集成 218
6.4.2 综合数据集成 221
6.5 模型集成 225
6.5.1 预警预报软件集成 227
6.5.2 远程诊断软件集成 227
6.5.3 风险评估软件集成 227
6.5.4 遥感监测数据提取软件集成 227
6.6 产品集成 228
6.7 服务集成 229
6.7.1 网页服务 229
6.7.2 手机短信服务 229
6.7.3 E-mail服务 229
6.8 集成成果 231
6.8.1 GIS模块 231
6.8.2 在线监测模块 234
6.8.3 应急监测模块 235
6.8.4 遥感监测预报模块 236
6.8.5 毒素检测模块 237
6.8.6 预警预报模块 238
6.8.7 历史资料模块 239
6.8.8 远程会商模块 239
6.8.9 模型集成模块 240
6.8.10 系统管理模块 240
第7章 立体监测系统综合示范 242
7.1 引言 242
7.2 仪器设备示范 242
7.2.1 水样采集、预处理与分配系统 242
7.2.2 非连续流动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243
7.2.3 流动注射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247
7.2.4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 253
7.2.5 光纤溶解氧分析仪 255
7.2.6 赤潮生物现场监测仪 258
7.2.7 大型赤潮浮标 261
7.2.8 生态浮标 271
7.2.9 光学浮标 276
7.3 模型技术示范 285
7.3.1 赤潮发生条件预报模型 285
7.3.2 赤潮水质预报模型 288
7.3.3 赤潮遥感监测模型 292
7.3.4 赤潮扩散漂移预报模型 295
7.3.5 赤潮生态动力学预报模型 303
7.3.6 赤潮灾害损害评估模型 307
7.4 系统综合示范 315
7.4.1 示范区选择 315
7.4.2 综合示范案例 318
7.4.3 产品及应用 331
第8章 技术突破与展望 335
8.1 主要成果与成效 335
8.1.1 主要成果 335
8.1.2 主要成效 336
8.2 技术突破 337
8.2.1 赤潮监测技术 338
8.2.2 赤潮预警预报及评估技术 343
8.2.3 系统集成 345
8.3 研究展望 347
参考文献 349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