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变迁
资料介绍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青藏高原以其宽阔无私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时至今日,青藏高原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源。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青藏高原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理特征
第二节 形成?因
第三节 气候类型
第四节 地质地貌
第五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隆起
第一节 古陆地板块漂移
第二节 古地理环境演变
第三节 高原隆起的“大冰盖”之说
第四节 高原隆起的地理特征
第五节 高原隆起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概述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第二节 唐以前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隋唐至宋元以来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
第?章 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第三节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第四节 生态演化对冻土的影响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灭顶之灾
第六节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第七节 土地“三化”形势加剧
第八节 水资源减少
第五章 沙尘暴灾害频发
第一节 破解沙尘暴之谜
第二节 沙尘暴的危害
第三节 探寻沙尘暴源头
第四节 沙尘暴卷土重来
第五节 沙尘暴肆虐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第六节 国外治理沙尘暴的启示
第六章 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
第二节 旧石器时期
第三节 新石器时期
第四节 青铜器时期
第五节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六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
第七节 明清时期
第八节 民国时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第三节 农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超载放牧造成的影响
第五节 ?伐林木造成的影响
第六节 中藏药资源面临枯竭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人口承载力
第一节 青藏高原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民族成分与分布区域
第三节 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四节 生态负荷量增大
第五节 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 三江源——青藏高原的生命源
第一节 三江源区基本状况
第二节 三江源富集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重点区域生态状况
第五节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保
第十章 青藏?原典型生态脆弱区
第一节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
第二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第三节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 河湟谷地生态演化趋势
第五节 藏南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演化
第七节 羌塘高原的原始生态
第八节 祁连山生态环境
欣慰化成的结束语——一如既往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参考文献
后 记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青藏高原以其宽阔无私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时至今日,青藏高原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源。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青藏高原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理特征
第二节 形成?因
第三节 气候类型
第四节 地质地貌
第五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隆起
第一节 古陆地板块漂移
第二节 古地理环境演变
第三节 高原隆起的“大冰盖”之说
第四节 高原隆起的地理特征
第五节 高原隆起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概述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第二节 唐以前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隋唐至宋元以来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
第?章 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第三节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第四节 生态演化对冻土的影响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灭顶之灾
第六节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第七节 土地“三化”形势加剧
第八节 水资源减少
第五章 沙尘暴灾害频发
第一节 破解沙尘暴之谜
第二节 沙尘暴的危害
第三节 探寻沙尘暴源头
第四节 沙尘暴卷土重来
第五节 沙尘暴肆虐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第六节 国外治理沙尘暴的启示
第六章 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
第二节 旧石器时期
第三节 新石器时期
第四节 青铜器时期
第五节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六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
第七节 明清时期
第八节 民国时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第三节 农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超载放牧造成的影响
第五节 ?伐林木造成的影响
第六节 中藏药资源面临枯竭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人口承载力
第一节 青藏高原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民族成分与分布区域
第三节 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四节 生态负荷量增大
第五节 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 三江源——青藏高原的生命源
第一节 三江源区基本状况
第二节 三江源富集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重点区域生态状况
第五节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保
第十章 青藏?原典型生态脆弱区
第一节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
第二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第三节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 河湟谷地生态演化趋势
第五节 藏南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演化
第七节 羌塘高原的原始生态
第八节 祁连山生态环境
欣慰化成的结束语——一如既往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参考文献
后 记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