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资料介绍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作 者: 韩继国,陆旭东,陈东丰 等 著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
内容简介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依托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课题成果编写,主要阐述了长白山区概况及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技术、乡土植物筛选、路域生态景观恢复技术、客土喷播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估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恢复模式、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益分析等。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可供公路生态景观恢复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技术现状
1.2.2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和存在的问题
第2章 长白山区概况及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2.1 长白山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形地貌特征
2.1.4 河流水系特征
2.2 长白山区土壤、植被景观
2.2.1 土壤类型特征
2.2.2 植被类型特征
2.3 主要人文特点分析
2.3.1 长白山区人文历史
2.3.2 独特的地域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2.3.3 长白山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分析
2.4 吉林省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概况
2.4.1 吉林省公路网现状和规划
2.4.2 吉林省不同地区公路网密度
2.5 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与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2.5.1 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
2.5.2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问题分析
2.6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6.1 公路建设对路域植被影响
2.6.2 公路建设对水环境影响
2.6.3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景观资源环境的影响
2.6.4 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第3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技术
3.1 区划目标与原则
3.1.1 目标
3.1.2 原则
3.2 区划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
3.3 区划方法
3.3.1 指标选取
3.3.2 数据的收集
3.3.3 区划技术策略
3.3.4 生态敏感系数的构建
3.4 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分区
3.5 生态影响区分区特征
3.5.1 长白山中高山强侵蚀动力大区Ⅰ区(22619km2)
3.5.2 吉林-柳河-延边低山丘陵弱侵蚀动力大区Ⅱ区(84820km2)
3.6 主要生态影响和恢复对策建议
3.6.1 分区主要生态影响
3.6.2 分区主要生态影响恢复对策分析
3.6.3 分区公路建设植物生态恢复模式建议
第4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的乡土植物筛选
4.1 长白山区植物区系特征
4.1.1 植被垂直分布带明显
4.1.2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4.1.3 优势现象比较明显
4.1.4 典型的温带分布,地理成分比较复杂
4.1.5 种的特有现象比较明显
4.1.6 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4.1.7 长白山区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4.2 长白山生态恢复植物种类的调查
4.3 主要生态恢复植物的抗逆性评价
4.3.1 抗寒、抗旱、耐盐蚀能力评价
4.3.2 抗污染能力评价
4.4 适合该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乡土植物
4.4.1 生态、景观恢复植物选择的要求
4.4.2 适合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植物筛选
4.5 小结
第5章 长白山区公路路域生态景观恢复关键技术
5.1 长白山区典型公路工程概况
……
第6章 客土喷播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估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
第7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恢复模式
第8章 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益分析
作 者: 韩继国,陆旭东,陈东丰 等 著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
内容简介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依托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课题成果编写,主要阐述了长白山区概况及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技术、乡土植物筛选、路域生态景观恢复技术、客土喷播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估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恢复模式、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益分析等。
《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绿色交通: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研究与实践》可供公路生态景观恢复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技术现状
1.2.2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和存在的问题
第2章 长白山区概况及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2.1 长白山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形地貌特征
2.1.4 河流水系特征
2.2 长白山区土壤、植被景观
2.2.1 土壤类型特征
2.2.2 植被类型特征
2.3 主要人文特点分析
2.3.1 长白山区人文历史
2.3.2 独特的地域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2.3.3 长白山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分析
2.4 吉林省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概况
2.4.1 吉林省公路网现状和规划
2.4.2 吉林省不同地区公路网密度
2.5 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与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2.5.1 长白山区公路现状调查
2.5.2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的生态问题分析
2.6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6.1 公路建设对路域植被影响
2.6.2 公路建设对水环境影响
2.6.3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对景观资源环境的影响
2.6.4 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第3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技术
3.1 区划目标与原则
3.1.1 目标
3.1.2 原则
3.2 区划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
3.3 区划方法
3.3.1 指标选取
3.3.2 数据的收集
3.3.3 区划技术策略
3.3.4 生态敏感系数的构建
3.4 公路建设生态影响与恢复区划分区
3.5 生态影响区分区特征
3.5.1 长白山中高山强侵蚀动力大区Ⅰ区(22619km2)
3.5.2 吉林-柳河-延边低山丘陵弱侵蚀动力大区Ⅱ区(84820km2)
3.6 主要生态影响和恢复对策建议
3.6.1 分区主要生态影响
3.6.2 分区主要生态影响恢复对策分析
3.6.3 分区公路建设植物生态恢复模式建议
第4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的乡土植物筛选
4.1 长白山区植物区系特征
4.1.1 植被垂直分布带明显
4.1.2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4.1.3 优势现象比较明显
4.1.4 典型的温带分布,地理成分比较复杂
4.1.5 种的特有现象比较明显
4.1.6 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4.1.7 长白山区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4.2 长白山生态恢复植物种类的调查
4.3 主要生态恢复植物的抗逆性评价
4.3.1 抗寒、抗旱、耐盐蚀能力评价
4.3.2 抗污染能力评价
4.4 适合该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乡土植物
4.4.1 生态、景观恢复植物选择的要求
4.4.2 适合长白山区公路建设生态景观恢复的植物筛选
4.5 小结
第5章 长白山区公路路域生态景观恢复关键技术
5.1 长白山区典型公路工程概况
……
第6章 客土喷播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估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
第7章 长白山区公路建设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恢复模式
第8章 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效益分析
相关资料
- BIM技术应用系列规划教材 公路BIM与设计案例 张驰,王建伟,沈照庆 2018年版
- AutoCAD公路工程制图 阮志刚主编 2008年版
- ANSYS大跨度桥梁高等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实例 王浩,李爱群编著 2014年版
- ABAQUS有限元软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廖公云,黄晓明编著 2008年版
- 长大桥梁建养关键技术丛书 500米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创新技术 郑皆连总主编 2020年版
- 2008年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编著 2008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05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发布 1995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主编 2005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 T 019—98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主编 1999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双曲拱桥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试行) 197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