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980-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风轮叶片
资料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3980-2025《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风轮叶片》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对象:中型及以上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片,不适用于小型家用机组。
- 核心内容:规定风轮叶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方法、要求及报告框架,涵盖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制造的“从摇篮到大门”全生命周期。
2. 术语与定义
- 关键术语:明确风轮、叶片、轮毂等产品相关术语,以及产品碳足迹(CFP)、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初级/次级数据等核心概念。
- GWP定义:采用IPCC AR5的全球变暖潜势值(如CO₂=1,CH₄=27.9,N₂O=273等)。
3. 量化目的
- 目标:量化风轮叶片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量,以CO₂e形式表达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 研究要素:需明确应用意图、研究理由、目标受众及符合ISO 14026的信息交流要求。
4. 量化范围
- 声明单位:以“1吨风轮叶片”为基准单位。
- 系统边界:
- 阶段1(原材料与能源获取):包括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及能源(电、燃料)的生产与运输。
- 阶段2(产品制造):涵盖壳体成型、粘接、后处理等工序的能源消耗与厂内运输。
- 取舍准则:贡献<1%的单元过程可忽略,总和不超过5%;基础设施、设备设施等非生产性排放可忽略。
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数据类型:
- 初级数据:直接测量或计算的特定场地数据(如生产能耗、运输距离)。
- 次级数据:外部数据库、文献或行业数据(如材料生产排放因子)。
- 质量要求:通过数据质量评级(DQR)评估技术、地理和时间代表性,分“极好”到“极差”五级。
- 收集步骤:制定数据管理计划,优先获取初级数据,补充次级数据,确保覆盖范围与系统边界一致。
6. 计算方法
- 总碳足迹公式:
CFP_{/text{风轮叶片}} = /sum_j/left[/sum_i/left(AD_i /times EF_{LCA,i,j}/right) /times GWP_j/right]
分阶段计算原材料获取(含运输)与生产制造的排放。 - 阶段细分:
- 原材料阶段:能源投入、运输及其他排放(公式2-5)。
- 生产阶段:制造过程能源消耗与厂内运输(公式6)。
7.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 分析要求:识别重大问题,验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敏感性分析。
- 报告内容:需说明假设、局限性及改进建议,确保结果透明可信。
8. 产品碳足迹报告
- 模板要素:
- 企业信息、产品描述(规格、工艺流程)。
- 量化范围(声明单位、系统边界图)。
- 数据来源(初级/次级数据清单、分配原则)。
- 碳足迹结果(分阶段排放占比,图表展示)。
- 附录支持:提供报告模板、工艺流程图、数据收集表、DQR评级方法及GWP参考值。
9. 附录内容
- 附录A:碳足迹报告模板,结构化呈现企业、产品、量化方法与结果。
- 附录B:风轮叶片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壳体成型、粘接、涂装等步骤)。
- 附录C-D:初级/次级数据收集模板,标准化数据输入格式。
- 附录E:数据质量评级细则(技术、地理、时间代表性评分标准)。
- 附录F:全球变暖潜势(GWP)参考值表,覆盖CO₂、CH₄、N₂O等主要温室气体。
10. 排除与限制
- 不适用范围:碳抵消机制、产品碳足迹信息交流。
- 局限性:需在报告中明确数据缺口、假设条件及改进方向。
总结
该标准为风轮叶片碳足迹量化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框架,从数据收集、计算到报告全流程规范化,旨在提升产业链碳排放透明度,助力碳中和目标。通过明确系统边界、数据质量要求及标准化报告模板,确保结果可比性与可验证性,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资料
- DB15/T 933-2025 极端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监测指标
- DB15/T 878-2025 飞机人工增雨(雪)业务规范
- DB15/T 712-2025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 DB15/T 711-2025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规范
- DB15/T 577-2025 太阳能资源计算与评估方法
- DB15/T 500.13-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3部分:综合管廊
- DB15/T 500.12-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2部分:空管设施
- DB15/T 500.11-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1部分:城市桥梁
- DB15/T 500.10-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城市照明设施
- DB15/T 5-2025 羊用半棚式塑料暖棚建筑使用技术规程